首页 -> 2008年第3期

作文选材的四个标准

作者:祁春丽




  任何一篇好文章都有一个鲜明深刻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主题从何而来?它是从作者占有的大量材料中提炼出来的,是借文章中的材料来表达的,离开生动具体的材料就不存在主题,离开材料就不会有血肉丰满的文章。可见材料是形成主题的基础,是表现主题的支柱。因此老师在要求学生作文时要注意观察,积累材料。但是,光有材料是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的。为什么呢?因为面对大量的材料还有一个选择是否得当的问题。只有根据主题的需要决定取舍,下一番芟除繁芜、删削枝蔓的功夫才能使材料有力地表现主题,才会写出主题与材料和谐一致的好文章。可见选择材料对写好文章是何等的重要。
  那么,在选择材料时应该怎样做呢?
  一、要紧紧围绕主题选材。既然主题借助材料来表现,那么我们首先就要注意根据主题的需要来选材、决定材料取舍。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要知道在大理石上刻出人脸来,无非是把这块石头不是脸的地方都剔掉罢了。”我们写文章也要学习这种“剔”的艺术,无论是刻画人物、讲述故事、描写景物,还是列举事例、阐述道理,凡是能鲜明突出地表现主题的才留下来,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就舍弃,做到文无闲笔。新编教材七年级上册中《我的母亲》一文为了向读者展示一个勤劳、善良的母亲形象,表达母子之间的眷眷深情,作者选择了母亲平生的四个典型事例。第一件是元宵节“巡阅”,描绘了一个活泼、欢悦、柔和、青春的年轻母亲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赞美;第二件是生活的压力,母亲情感的宣泄,文中无论是讲述家事还是给妹仔讲故事,都表达出作者对母亲深切的理解和同情;第三件是母亲爱子而又无奈的复杂心态,通过对母亲行为、神态、心理的刻画,显示出她丰富的情感世界;第四件是母亲的辛劳,写出了母亲的伟大。文章无处不渗透着作者对母亲的感激、歉疚、回报、追念之情,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再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朱自清的《春》都是围绕中心选材的范例。
  二、要选取典型的材料。所谓典型材料就是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材料集中,中心思想更为突出;材料典型,中心思想更为深刻。魏巍同志写的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堪称选择典型材料表现主题的范例。当年志愿军的英雄事迹不胜枚举,而魏巍同志只精选了松骨峰战斗,马玉祥冒火救朝鲜儿童,作者在防空洞与战士谈话三个材料就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和他们的崇高品质,可见选择典型材料对于表现主题的重要作用。我们写文章选取的材料也应像我们勇敢的解放军战士那样,个个是精兵,能以少胜多,以一当十。这就要求所选的材料都是“矿石”,如果是“土坷垃”,怎么“冶炼”也不会有收获。
  三、材料要新颖、生动。所谓新颖就是要创新意,发奇思。怎样才能做到创新意,发奇思呢?第一,要合时而著,即事名篇。《榆钱饭》作者刘绍棠以“我自幼常吃榆钱饭,现在却很难得了。”引出叙事,在“常吃”与“难得”的鲜明对比中,反映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大众发生思想上的共鸣,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在作文立意时,就要注意去表现有较大社会意义的主题,反映社会上最关注的、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即列宁所提倡的“要选政治上重要,为大众所注意的、涉及最迫切问题的主题。”第二,要反常合道,出奇制胜。所谓“反常”就是作文时打破思维定势,有意违背生活的常态;所谓“合道”就是合乎生活本身的规律,揭示生活的本质。既反常又合道,是作文创新意,发奇思,出奇制胜的一条重要法则,例如《一件小事》中写到:“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期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但有一件小事,却与我有意义”,这可说是“反常”之见,不同凡响,但又“合道”,因为它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揭示了生活的真理。又如《桃花源记》的作者一反生活的常态——不直接描写现实社会的黑暗,而是用“曲笔”虚构出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劳动、共享天伦的理想的世外桃源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既反常又合道,较完美的反映了作者的立意。还有,像《月亮,今晚你不该圆》、《没妈的孩子像个宝》、《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等均可从“反常合道”中找到文章的立意,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四、材料要真实、准确。我们写文章是要感染人、说服人的,材料一定要真实、准确,文章的思想内容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真实可信,所引材料要准确无误。虚构杜撰、材料失实,哪怕细节上有一点出入也会引起读者的怀疑,造成不良影响,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有的同学会问,文艺作品不是允许虚构吗?是的,但文艺作品的虚构也要符合生活的真实。对于我们初学写作的习作者来说,还是应该选取自己亲身经历的感受最深的材料,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感染人、打动人的好文章。
  
  祁春丽,教师,现居河北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