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作者:王胜霞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认为,要写好作文,就必须多读多写,而且要“有分析地多读,多写”。如果教师没有意识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密切关联,就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对课文做有价值的阅读与思考,课文成为摆设,以致学生产生学课文没什么用的错误认识。那么,如何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融合,在日常阅读教学的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呢?关键就在于如何发挥读对写的指导作用了。
  首先,教师应明确课内阅读教学的三大目标。
  通过阅读教材,学生的收获不外乎以下几方面:学习语言,领会思想,了解写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明确地把这三点学习目标告诉学生。(当然,根据不同文章类型师生教学可以也应该有所侧重。)师生有的放矢,是读写能力相互转移的关键一环,作文教学就应该指导学生进行有目标有价值的阅读。
  其次,教师要在阅读课上引导学生操练语言。
  学习课文不只是对语言的识别、记忆,乃至品味、赏析,要引导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审美经验,调动丰富的审美情感,真实独特地表达,美的创造由此开始。操练语言的方法有很多,我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1、添写标题
  在教读有明显章节结构的课文时,我一般要求学生给每部分加上个小标题,比如《纪念刘和珍君》《道士塔》《药》《项链》《阿Q正传》等文。既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语言表达水平。如《纪念刘和珍君》,文章主要分为三部分,经过思考交流,大家展示了不少精彩作品,现举一例如下:
  痛定思痛,长歌当哭祭英灵;义愤填膺,口诛笔伐醒民众
  温婉沉勇,百折不回毅请愿;无耻下劣,凶残无道戮妇婴
  徒手请愿,身死贼歌意甚廖;殒身不恤,旧影永存助前行
  2、写题画诗
  在学习《故都的秋》一文时,我要求学生为作者描绘出的故都秋日画卷题名或题诗。学生热情很高,积极参与。经过用心体会,仔细推敲,共同交流,互改互评,写出不少优秀诗作,部分展示如下:
  静院赏秋心闲逸,驯鸽高飞天幽碧。秋草疏落衬牵牛,日光漏下槐树底。
  落蕊缤纷飘满地,脚踏无声觉柔细。轻扫幽幽留丝纹,细腻清闲且冷寂。
  树茂屋底闻蝉鸣,凄凄哀叫惹人听。南国秋蝉不易寻,故都处处养家虫。
  屋角墙头尽枣树,盛日秋果叶中露。叶落实红北风起,秋末尘沙卷灰土。
  3、改写散文
  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因为直接让学生去写诗歌鉴赏难度较大,我就引导学生从简单的诗句改写入手,逐渐提高鉴赏水平。比如在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用散文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了山村景色的恬静美好,展示出村民的勤劳淳朴,领会到作者对山居归隐的向往留恋。
  4、抒写感悟
  《人是什么》是一篇哲学论文,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有哲理的语句,写写自己的感受。同学的答案异彩纷呈,闪耀着思想者的光辉。最后,我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人是什么?”这一哲学命题,同学又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只有经过独立思考,语言表达的过程后,学生才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思想与成就感。
  总之,具体的做法还有很多。巧设语言表达训练,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思考和表达习惯。经过这种创造性的阅读,主体和客体,读与写有机统一,达到以读带写的目的。
  第三,教师要让学生成为文章思想的真正探究者与收获者。
  解读一篇文章的思想之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角度探究文章的思想内涵,只有让学生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思考者,成为人生哲理的发现者,他才有可能变教材的思想为自己的思想。在教读《项链》《人是什么》《人生的境界》乃至《师说》《鸿门宴》等文时,我都会精心设计问题,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经过学生脑力劳动后获得的思想给他们留下的印象也是深刻的,阅读教学不应该是授予学生思想,而应当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要充分理解并尊重学生的独特阅读体验,也只有如此,学生才有可能把学过的文章与作文联系起来,才能学以致用,把课本文章的思想变成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
  最后,带领学生从模仿开始进行文体训练。
  当高一的学生学完诗歌后,我引导他们总结出诗这种文体的特征——语言凝炼,音韵和谐,结构跳跃,抒情浓郁。接下来,又把一些生动有趣的当代诗作读给他们听,让学生明白诗可以写得幽默自在,轻松自如。最后,又为他们提供了许多诗的题目,以期达到激发其写作灵感、调动其写作激情的目的。实践证明,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是一位诗人,他们用真情抒写自己的内心世界,笔端绽放出美丽的思维花朵。讲评课上,学生大声颂读自己的诗作,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可见,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表达技巧,熟悉了一种文体特征后,他们完全可以写出文体特征鲜明的文章。
  综上所述,读和写有益而又有效的结合,是我努力以求的,相信循着正确的指导途径走下去,我们的作文教学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王胜霞,教师,现居河北巨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