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本色语文课堂中的细节艺术
作者:王功政
之一:《沁园春·雪》教学片段
师:认读了生字和多音字,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朗读诗歌,要求流利、字音正确。
(生读)
师:这位同学不仅读得正确流利,还有情感。是啊,朗读诗歌有一定的技巧,有哪些技巧呢?
生1:停顿、重音。
生2:还有语气语调。
师:好,那我们先来读出重音和停顿。请同学们边读边画重音和停顿。
(生自读)
师:我先来读1、2句,同学们看一看重音和停顿与你画的有何不一样?
(师范读1、2句,再请学生来读。同学间相互评价,指出应重读的名、动词;再齐读)
师:停顿还要明显一些,中间停顿还要长一些。如“欲与—天公—试—比—高”和“俱—往矣—”
(生再读)
师:据你自己的理解,我们要读出怎样的语气语调呢?
生1:激昂、气壮山河。
生2:读出一种对祖国山河的歌颂、读出一种豪迈的情怀。
生3:从诗的最后来看还要读出一种自信、一种气壮山河的气慨。
(指名学生朗读,相互评价)
师:语气语调读准了,我们应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呢?分两组,一组讨论上阕、一组讨论下阕,讨论如何读出情感?
讨论……
[反思]
教者那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朗读教学令人佩服。从教学环节来看,朗读从“读正确读流利”到“读出重音和停顿”(读出节奏、读出音乐美),从读出对内容的理解(读出画面美)到“读出情感”(读出情感美),以“读”贯串整个过程,递层、渐进、分明;从指导过程看,教师没有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学生的头脑中,没有打消学生积极思考的权利,而是让学生的思维在相互碰撞中展示在大家的面前。教师的适时朗读示范,让学生在比较中思考,在思考中与教师的思想碰撞,修正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教师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心中有学生,体现了教师对教与学的正确认识。
是啊,我们动辄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知道情感朗读是很难的,它需要对文章字词、节奏的敏感,对文章内容的深度理解,对文章情感基调的自我体验。这里为我们提供了范例,正确流利是情感朗读的基础,理解内容是情感朗读的关键所在。
之二:《夏感》教学片段
师:自由朗读第4节,告诉老师,农民们在忙什么呢?
生:农民们在忙着割麦子、打麦子、施肥。
师:哪几个字最能反映“忙”呢?
生:连用了几个“快”字。
师:小学里我们学过一首反映农民辛勤劳动的诗,你们还记得吗?
(生迷惑)
师:锄禾日当午,……
师:这里作者爱夏的成熟、爱夏的活力,更是在赞美辛勤劳动的人们。
[反思]
片段中教师有关古诗的提问太突然了,从后面的话语才知道是为了引出对劳动人们的歌颂,但在这儿是否太牵强了,令笔者都疑惑,就更不用说学生了;片段中最后一句对段落的小结,是不是落入了主题论的窠臼。教师的第2问“哪几个字最能反映‘忙’呢?”也是无意义的,不能帮助学习有效的理解文本,改为“作者为什么在写他们‘忙’呢?”也许会把教学引入另一个境界。“赞美辛勤劳动的人们”是教师对文本的误读,前面对内容的把握,对“忙”的分析,都没能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文本,是因为教师本身就错了。读这一段应重在引导学生明确与上一段句式上的不同,修辞上的差异,通过“读”明确这一段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句式短、节奏快,这样的语气可以营造出紧张热烈的氛围,是为了突出“夏天是一个紧张的季节”。
阅读虽然要费一些周折,但只有读才是有价值的。要让学生明白,答案是从文中读出来的(当然,教师首先要读懂文本)。阅读,答案要从文中读出来,这才是语文的本色。
之三:《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简案
一、用有关音乐的话题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课文,大致理清文章的脉络。
二、赏读“白妞说书”的片段。(通过对文中白妞演唱精彩描写的反复品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受白妞精湛的演唱,过人的艺术魅力,进而理解作者通过对声音的描摹刻画人物形象的独特方式。)
三、了解文章通过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
四、迁移拓展。
[反思]
教者抓住了文本之“本”。这个设计符合新课程的课程理念,体现了教者以学生为本的意识,注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也正是我们在教学中常常所欠缺的。
首先,本文教学设计扣住了小说的文体特点。小说的三要素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教者抓住了要素,把握了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建立在具体情节和描写的基础上的,这是小说最典型的特征,没有人为的把他们割裂开来,遵循了阅读小说的基本规律,把握人物形象必须从了解具体情节和分析具体描写入手。其次,教学设计抓住了文本的精彩之处。初读本文的读者,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情感体验——白妞演艺的妙绝。这是文本的精妙之处,正是教学设计的另一个“本”。授课人正是抓住这个“本”,在教学中读妙绝(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师生略作评价)、探妙绝(分析文本之所以令人感到妙绝的原因,让学生从情节、描写、语词等方面进行探研,教师适时点拨)、说妙绝(学生站在读者、听众等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评价),长文短教,朴实而又大气地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王功政,教师,现居湖北秭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