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古汉语“还”字正音
作者:刘爱霞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望月怀远》)
(5)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王维《观猎》)
(6)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李清照 《声声慢》)
(7)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杜甫《兵车行》)
(8)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 《过故人庄》)
(9)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10)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11)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12)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14)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柳永《蝶恋花》)
(15)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高启《寻呼隐者》)
探讨“还”字在古诗句中的读音要解决两个问题。问题一:如果我们考证了“还”在古代的读音,是否就意味着我们应该按照古代的音来读呢?问题二、我们还有必要讨论“还”的词性问题。
我们首先来看看“还”字的古代意义和读音。在《辞源》中“还”字有huán和xuán两个音。意思分别是①返回。②回顾。③偿还。④环绕。⑤副词:1、再、复。2、反而。3、依然。⑥旋转。⑦敏捷。⑧迅速。
其中⑥⑦⑧三个义项都读xuán。但是古代诗歌中“还”读xuán的频率非常少,即使出现时也可以用“旋”来替换;再者,现代汉语中“还”字也不再使用“xuán”这个读音。所以,根据前人的论述和经验,在这里把读xuán的“还”字看成是“旋”的通假。本文中不展开讨论。我们就有这样的结论:在古代“还”字无论是动词还是副词都读huán,而没有现代汉语中hái的读音。
于是就有这样一种观点,既然古代没有hái这个读音,我们在读古诗文的时候就应该按照古代的读音来读,这样读还可以免去教学上的麻烦。现代汉语,就按照词性读:动词读huán,副词读hái。而古代汉语,一律读huán。这条规律乍一听简单易行,但却未免有些避重就轻的嫌疑。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是不可行的。理由如下:其一,虽然经过考证和推论,目前的学术研究界尚没有得出一个具体清晰的古代语音系统,古代“还”字是否就像我们今人所注的那样,就是读huán,仍带有推测的性质。其二,我国的方言区众多,现代汉语还是有七大方言区,更不用说古代了。加上语音记录的欠缺,一个字的音往往会因地域的变化而变,要真正按照古音来读是很难的。其三,如果将这一原则推而广之,我们读古代诗歌的时候每个字都按照古音来读,这也是不现实的。让中学生在学习了现代汉语之后再去掌握一套古代的读音,这恰恰又增加了中学生的负担。如果只是因为我们知道“还”字在古代的读音,就要求学生按照这个字的古音读,其他不知道的仍然按现在汉语普通话的音来读,这也没有什么意义。其四,我们研究古代汉语读音的目的之一是根据古代的读音,了解汉语语音的发展情况,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汉语发展的历史规律和理解古代文献,而并非要我们按照古代的读音来读古书。
笔者认为应该按照《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大词典》所规定的音和义,在古诗文朗读中,“还”如果是动词,我们按照现代汉语的音读作huán;如果是副词,则读作hái。
解决了这一问题,我们在读含有“还”字的古诗文的时候,也还要判断 “还”的词性。由于古汉语的词性并非像现代汉语那样清晰明确,所以在古诗中判断“还”字词性的时候,还应该分析古诗的内容和形式。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上文中提到的例句中“还”字的读音。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文学作品本身的多角度性,我们在根据上下文意来区分词性的时候,难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下的分析也仅仅代表笔者个人的认识。
例句(1)(2)(3)(4)中的还字,都是动词的词性,读huán,都是“返回”的意思,这也“还”最常见的意思。还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维《出塞》)、“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维《从军行》)等,本文在此不多费笔墨。例句(10)(11)(12)(13)(14)(15)中的“还”稍做分析我们就可得出它们的词性都是副词,读作hái,意思分别是:例句(10)、(11)中是“依然”的意思;(12)、(15)中是“复、再”的意思;(13)、(14)两例中则都是“反而”之意。
例句(5)“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在这句诗中,“还、归”都是动词。“还”和“归”都是返回的意思。实际上“还归”连用表示返回的在《诗经》中就有很多例子:“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诗经·采蘩》)、“四方既平,徐方来庭,徐方不回,王曰还归”(《诗经·常武》)、以及“执讯获丑,薄言还归”(《诗经·出车》)。在这里我们可以将“还归”理解为并列(或联合)的形式。“还”是动词,返回的意思,读作huán。
例句(6)中“乍暖还寒”这个词是争议比较大的一句。有人念hái,认为是天气刚刚开始转暖还有点冷的感觉,我想这也是大多数人的理解。有人念xuán认为是“迅速”的意思。即天气刚刚转暖又迅速转凉。有人念huán,认为是天气忽然变暖又恢复到寒冷的状态。笔者认为第三种观点更可取。第一种意见,如果按照我们现代汉语来理解我们可以读hái,表示仍旧,这个词应该用在描写初春时春寒料峭的感觉。但是如果考虑到作者写作的时间,那就会得出另一番推论了。笔者认为第二种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还”表示“迅速”之意在古诗文中非常少见。并且,宋代时前人对于汉字的整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果诗人想表示“迅速”之意,完全可以找到更适合的词,甚至可以直接用“旋”。笔者同意第三种观点读作huán”,动词,返回之意,引申为恢复原来的状态。《声声慢》一词所描写的正是“满地黄花堆积”的深秋残景,天气应该是越来越冷,并不是刚刚开始转暖。这句词所描写的是深秋时节,天气忽然转暖,但是又恢复到寒冷状态的时节。在天气忽然转暖之前天气就应该是冷的。“冷”是全词的主要基调。在诗人的写作时间,她感受到的是国破家亡的悲怆,忽然一股暖风吹来,天气刚要转暖,却又突然变冷,这样的天气又怎能让诗人“将息”。因此,在该词中,“还”应该作动词,返回之意,引申为恢复原来的状态,读作huán。
例句(7)“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这两句诗以生动感人的笔法刻画了当时战争持续时间之久、征调兵员之频繁的情况。如果“还”字读作huán,可译为“返回”之意,那么这句诗就理解为“回家头都白了,然后返回去戍守边关”。乍一看似乎是正确的。但是仔细品读便会发现问题。有一点牵强不说,重要的是不能很好的表达戍边将士的那种心中的不满甚至怨恨的感情。所以笔者认为是读hái,副词,复、再的意思。这样不仅在文意上更通顺,并且能够更恰如其分地表达从军将士身不由己的无可奈何和无限怨愤之情。
例句(8)“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在这里,很多人认为这个“还”是动词,返回的意思,这样说不无道理。但笔者认为还在该诗中理解为副词更恰当一些。做“复,再”的意思。“还来”便可理解为“再来”。这不仅符合全诗的整体意境,并且也与中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契合。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多音字“还”从古到今的演变是比较复杂的。后遇到这样的字都需要想一想,分析一下。作为老师,如果学生读错了,我们也不应过分苛求,重要的是给学生讲清道理和其中的联系。
当然古代诗歌中有“还”字的至少有上千首,但由于时间、精力和能力的有限,本文只能就中学生常见的例子进行分析,以期给广大中学生朋友和一线的语文老师一些方法上的帮助和启发。
刘爱霞,女,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