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作业
作者:刘如森 罗良坤
一、自选性作业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有所得,需要教师给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把选择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1、自主选择作业。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程度的,或较薄弱而需要强化训练的内容,可多可少。例如在期中复习或期末复习时,布置学生回家听写词语、默写诗句,学生可根据自己平时掌握的情况,有选择地听写自己在平时作业中易错的词语,默写那些不熟练的诗句。这样复习,既节省时间,又提高了效率,还可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与空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
2、自主完成想象作业。
语文教材的内容丰富,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设计一些课外练笔,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想象训练。我们的社会犹如一个万花筒,它是语文学习的大学校。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复杂的社会,都是语文学习的园地,都有语文作业可做。如“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的喜讯传来,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喜讯传来,你的心情怎么样?请先用三个成语表达,然后写一个比喻句。”
二、操作性作业
操作性作业,即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加语文知识,增长语文才干。教学中,让课文静态的文字变成学生脑中优美的图画,生动的场面,活生生的人物,让学生依课文内容画一画,做一做,找一找,多种感官协同。
1、绘画。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画下来,以形象的直观性促进理解的准确性。如学习《詹天佑》一文,根据课文内容画出“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的示意图。
2、观察。学完课文后将所学的知识观察实践一下,以思维的可显性促进理解的科学性。如学了《秋天的雨》一文后,让学生观察秋天的雨,观察秋天的田野,观察初冬时的枫叶。
3、实验。学完课文《一次成功的实验》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课文提供的场景进行实验。
4、剪贴、办小报。学生手里有不少好资料,可往往不会很好的重视和选用。可以让其搜集信息,学会剪贴、办报,既积累提炼知识,又扩展生活空间,潜移默化中树立语文观。如学了《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后,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查询、访谈、收集、网上下载等手段,了解“森林的覆盖率”,煤、石油的储藏量,农村环境污染情况等资料,编一份介绍仿生学知识的小报。
5、制作。有的课文在学习之前或之后,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或课文的提示完成一个制作,既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内化,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如在学了课文《赵州桥》后,我要求学生动手制作桥的模型。展评时,虽然有的学生做出的实物模型比例不太协调,甚至有些歪斜,但不难看出,件件都是作者的“倾力”之作。
三、生活性作业
“生活即教育”,生活有多宽,语文外延就有多宽。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是生活的处延。不要把语文作业仅仅封闭在课本内,为语文课本服务,切断学生与社会、与家庭的联系。因此,在设计语文个性化的练习时,完全可以和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此培养学生的协作交往的创新个性。
1、以生活丰富作业内容。学了《赵州桥》后,让学生去生活中找一找一些古老的桥梁,找一找与赵州桥的相似之处,不同之处。目前,家乡修建“永武”高速公路,学完《詹天佑》一文后,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察看工人“开隧道、架桥、铲平陡坡”的情景。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古代桥梁的建筑特点,而且也知道了现代桥梁的先进性、多样性、科技性,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范围。
2、将学科知识与语文作业结合起来。知识是一张网,各学科之间的知识是可以交叉,可以融会贯通的,在设计作业时,我们可以把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整合进我们的语文作业内容之一。如在开展“感受春天的美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各科协同配合,语文课上,我引导学生抄写教材中描写春光明媚的词语,从课内外阅读中找出描写春天景物的句子,诗歌;音乐课上,老师组织学生唱《春天在哪里》;美术老师引导学生用彩笔把春天画下来;体育老师让学生戴上青蛙、柳树、花儿、鸟儿的头饰,做春天的游戏;中队辅导员组织学生“踏青”……在此基础上,笔者举办了一次“春天啊,你多美”的活动汇报会。
四、趣味性作业
教育心理学表明,单调乏味的学习活动易产生疲劳,并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因此,作业的设计也应讲究趣味性,以生机、形象的形式提高学生作业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同时,寓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于趣味性的练习之中。根据小学生喜欢动手、动脑的特点,可引导学生在预习生字时根据字形、音、义的特点设计谜语、歌谣、顺口溜、编故事等方式进行识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寓识字教学于愉快有趣的猜玩中,使学生愉快地记住了生字的读音和写法。如学生编出:火一盖是“灭”字,小工为“尘”等。这样避免了出力不讨好的重复机械写字,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创作潜能,真是一举多得。
教学实践证明,以上“四性”作业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在轻松、愉悦、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
刘如森,罗良坤,语文教师,现居福建上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