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语感训练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

作者:王晖能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目前语文教学状况,笔者认为切实加强语感训练很有必要,仍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怎样有效地进行语感训练?笔者根据几十年的教学实践,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加强诵读,感悟语感
  
  诵读是我国古代语言训练的方式之一。它不仅能把无声的文字还原成有声的语言,而且能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理解文意。诵读要求心、眼、口、耳并用,口齿清楚,字音响亮,不出差错,其形式有朗读、宣读、唱读、吟诵等,下面着重谈谈朗读。
  1、重视朗读示范。
  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或者播放朗读课文的录音磁带,感知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学生在范读中获取信息,感受文章的蕴涵,深入领会文章的意境,进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如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韩军,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中,首先是教师极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为深入理解诗歌奠定了基础。在场听课的教师也无不为之饮佩,为之感动。
  2、注意朗读技巧。
  掌握朗读技巧,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增强语感,达到朗读的目的。
  第一,要注意轻重。在读表现凝重鲜明的情感态度的句子时,要重读;在读含蓄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时,要轻读。如高尔基的《海燕》中:“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该句就要带着满腔激情来读,“更猛烈”是重音。而“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则可轻些。
  第二,要注意停顿。根据文章表达的内容和情感的需要,确定朗读时的停顿。读《最后一课》结尾:“散学了,——你们走吧”。“散学了”有许多未尽之意,如祖国沦陷了,最后一课结束了等,有无限的感慨,有深刻的思考。因此读后要有适当的停顿。
  第三,要注意语气。《故乡》这篇小说,通过鲜明的对比,着重刻画了闰土的形象,朗读的语气要有所不同;读少年闰时应该用较强的语气,使人感受到是天真活泼、机智勇敢的阳光少年。读中年闰土的答话时应该用较弱的语气,让人感受到是迟钝麻木的木偶人。这样有利于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
  第四,要注意语调。《春》语言优美、生动形象、节奏感强,朗读时采用的基调是轻盈的,各部分因内容不同可有所变化。表达对春天期盼的感情,可用急切愉悦的语调;表达对春天欣赏喜爱的感情,应用轻松明快的语调;表达对春天的热情赞颂的感情,应用激越高昂的语调。朗读的情感到位,把自己的身心融汇到课文的情景氛围中。
  当然,朗读还要注意语速、抑扬等技巧,还要根据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内容综合运用,这里不再展开阐述。
  3、讲究朗读形式。
  根据文章的感情特点,选择不同的朗读方法:感情激越奔放的,宜班级齐读。如《安塞腰鼓》一文,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气势磅礴,展现了一个个动人的场景。感情婉约细腻的,可单读或分角色朗读。像《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体味父亲对“我”严中有爱的深情,从中感悟亲情,理解亲情。情景交融的散文,可采用配乐朗读。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文,语言朴素清新,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感情。
  
  二、启导思维,领悟语感
  
  语感训练让学生熟读、精思,进行语言文字感悟操作实践。但是,绝不可让其一味苦读、苦思,也不可在其读思不解时直接给予答案,或者进行过分的热热闹闹的讨论,而要即时启导思维。因为学生毕竟思维有限,感悟操作过程中难免会有迷津。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在学生感悟操作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学生“悱”“愤”之机,巧妙有效地启导学生的思维,使之茅塞顿开,心领神会。比如读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作品形象地表达出来的浓厚的感情打动了学生,引起学生的思想感情的激荡,这时,教师可以抓住契机,相应点拔:“最能触动你的感情是哪些词语?”这时学生大脑皮层正处于思维的兴奋状态,便会作出相应的反应:父亲那“肥胖”的身躯;“蹒跚”走路的样子;穿越铁道时那“爬”“攀”“缩”“倾”的动作。相反,我也听了一堂此文的公开课,读“父亲过铁道买橘子”一段,银幕上出现了七个题目,至于问题设计的质量如何,一概不论。但只给学生两分钟左右的思考时间,就请学生作答,当然不尽人意,教师也没有相应启导,而是直接讲述了答案。这样进行语感训练不能不说学而不实,因为一方面学生阅读思维时间短,没有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感的操作实践;另一方面教师没有因势利导,充分进行语感的操作训练。
  启导思维的方式方法很多,有技能技巧的启发,有基础知识运用的点拔,有阅读方法的抟授……语感训练应重在这些方面的启导上,让学生通过自身感悟实践,不但获知,更重要获能。
  
  三、开展活动,强化语感
  
  训练学生的语感,既可以通过阅读教学达成目标,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强化。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编写的“口语交际”的内容,实际上是一种语感训练。首先,我们要深刻领会《语文课程标准》中“口语交际”的教学要求,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富有成效地展开活动,使学生提高运用规范语言的能力。其次,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交际活动,利用这些活动展开学习和锻炼,给学生增加语言运用的实践机会。如开展讲新闻、讲故事活动;参加各种班队活动;参加走访敬老院献爱心活动;当报刊小记者,到社区、农村进行采访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运用中训练语感,提高语文修养。
  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初中阶段是训练语感的黄金期。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语感训练的新途经,取得语感训练的新成果。
  
  王晖能,教师,现居浙江义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