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怎样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互动

作者:陈洪仁




  最近听了不少展示新课程理念的示范课、研究课,也看了一些体现新课改精神的影像观摩课,大开眼界,课堂上学生很有积极性,教师提问不断,学生对答如流,同座讨论,小组研讨,当堂表演,互动气氛热烈。但仔细一想,有很多互动只是形式上的互动,所研讨的问题含金量不高,多为浅层互动,少深层互动;多是认知互动,少思维互动、情感互动。综观目前课堂教学互动的情况,明显地存在着有效性不强的情况,更谈不上高效。怎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互动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这方面的粗浅做法和想法。
  有效的师生互动,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指向性,突出重难点,又要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要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应运用四种策略。
  
  一、以高质量的问题 激活思维 引发高效互动
  
  一般说来,教学互动往往起源于问题,问题推动了教学互动,通过对问题的讨论、探究,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备课时应吃透教材,精心设计高质量的问题。所设问题:有悬念-----激发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兴趣;有适当的难度-----让部分学生有展示自己探索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让他们既有“跳”的机会,也能“摘到桃子”;有梯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受“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愉悦。所设问题同时应简洁、无歧义、指向性明确、张力强、含金量高,利于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利于学生思维、情感的深层互动。教授《站着读与跪着读》,我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1、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提到了哪两种读书态度?并从文中找出来能够体现作者情感倾向的句子。(整体感知)2、请速读课文,找出“站着读”的典范,看看他们是怎样站着读的,概括出“站着读”的内涵?“跪着读”又是怎样呢?(文本研习)3、我们怎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站着读”呢?(百家争鸣)三个问题有梯度有张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了师生互动。最后,教师总结:站着读书,站着做人!(人文教育)
  上校本教材《山峦》时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1、本文为什么命名为“山峦”?(预习题。上课检查,整体感知)2、听读后,再自读课文,划出你最有感触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理由。(有开放性,张力强)。两个问题之间有梯度,“再自读课文”,上课给时间,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直面文本,用心灵去抚摸作品。通过对这样两个问题的热烈研讨,实现了教学的第一个目标:理解十二月党人妻子人格的崇高和伟大。
  
  二、以教学机智 把握“意外”生成高效互动
  
  何为“意外”?就是课堂上学生突发奇想的提问、质疑,在我们的预设之外。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守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新课程强调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的,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一些意外,作为教师应运用教学机智,善于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有价值的动态生成资源,使之生成高效的互动。在《山峦》课上,大家正津津有味地品读语言、把握情感时,同学靖某某突然举手发言:“老师,我有两个疑问:1、十二月党人他们是贵族,是当权者,他们为什么要起义,要革命?他们要革自己的命吗?2、十二月党人的妻子出身高贵、年轻漂亮为什么不离婚,非要到西伯利亚去受罪不可?”同学哄堂大笑,随后议论纷纷,我顺水推舟,请同学们对这两个问题发表各自看法。
  甲:“我说第一个问题,十二月党人身为贵族举行起义,这正是他们最令人尊敬之处,起义不是为了争夺权利,而是因为不满沙皇专制,为了俄国劳苦大众谋幸福。是对祖国的忧虑和挚爱,对奴隶的关注与同情。要理解这种崇高的生命必须有同样崇高的心灵。”(同学大笑,好像不理解就没有同样崇高的心灵)
  乙:“我谈谈第二问题,不离婚是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爱情是至高无上的,爱情是不顾一切的,有了爱情,生活再苦也是甜的。”
  丙:“那你是说她们到西伯利亚去是为了爱情啦!”
  乙:“对,就是为了爱情!”
  丁:“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我认为有爱情的成分,但不完全是因为爱情。因为妻子们也同情奴隶、反对专制。”
  戊:“我来补充一下,不离婚是对丈夫的最大精神支持,是心灵的相知,灵魂的默契,是对丈夫人格、理想追求的认同。”-------
  师小结:“同学发言很精彩,我同意同学们的看法,妻子们追随丈夫去西伯利亚,不完全是因为爱情,更因为志同道合,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真是“节外生枝”“花”满枝。
  《语文课程标准》:“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三、以优化情境 价值引领 创设高效互动
  
  要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互动,就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价值引领作用,教师是教学对话中的首席。教师应有意识地适时采用多种手段来优化课堂情境。例如我在教授《图片两组》时是这样安排的:首先运用多媒体,放映电影《辛德勒名单》片断:德军埋葬及焚烧犹太人,导入新课。学生通过电影的画面初步感知了战争的残酷,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接着因势利导, 让学生知道不仅是电影或文字能记载历史瞬间的永恒、传达丰富的内容,图片作为一种信息传载形式,也一样可以。进而,让学生关注教材,深入探究,研读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科书上的两组图片,深入体会图片中的情景,体会图片中主人公的感受,给它们加上小标题,附上一段解说词来揭示图片所表现的内涵。学生内心受到强烈的感染,情感被调动起来了,思维被激发起来了,在一段时间准备后,每一人都有表达心声的渴望。学生主动起来谈感受,朗诵自己的解说词,交流互动。此时,教师根据图片内容适当配以背景音乐(《辛德勒名单》主题曲)。音乐和语言的渲染营造了一种感性的课堂氛围。学生被感动了,文章的主题----消除战争,呼唤和平,十分自然的在学生心灵中扎了根。这一节课的互动无疑是高效的。
  我教授《父亲》,以青年歌手刘和刚一曲情感真挚的《父亲》导入新课,给学生以视听冲击,营造氛围。在学生朗读时播放凄婉低沉的《神秘园》曲子作为背景音乐,很有感染力。在品读细节:“啊,父亲,他在流泪!我分明看见两道晶亮的泪泉从父亲古铜色的脸上流过!从不流泪的父亲流泪了,不是因为悲哀。”又推出罗中立著名的油画《父亲》,在视觉上又给学生以撞击,引发互动,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四、以能力训练 知识迁移 深化高效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训练环节,活学现用,当堂训练,并且当堂交流训练成果,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以求高效。教授刘鸿伏的《父亲》,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1、从文中找出最能打动你的细节片段,说说理由?(师生品读细节)2、明确什么是“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3、请同学写一段父亲或母亲关爱自己的细节。(当堂交流)这样知识迁移训练,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写作技能,因此教学是高效的。
  教《山峦》我也设计了一个训练环节:在品读、品赏课文诗性语言的基础上,学习运用这种语言。“筱敏的散文,能抓住读者情绪的便是她那种优雅的诗性表达。她的语言为诗性语言:优美、凝练、形象、富有激情,且内含一种诗歌的旋律。正是这种神圣而尊贵的语言将读者引进一个既悲怆崇高又浪漫得至纯至美的诗的境界。请你也用诗性语言写3--5句话,表达你对十二月党人妻子的赞颂和仰慕之情。”
  5分钟后,学生交流:
  杜雪:从满含热泪的眸子说出你们的坚定与执着,多少破碎的豪奢日子,沿着你们义无反顾的爱走向辉煌和永恒。……当芳华化为森森白骨,当朱颜化为冷冷腐土,这又有什么呢?碧海青天夜夜心,你们的姿态早已拔地而起,在历史的大地上站成蓊郁的山峦!
  姚迅:……你们走在暗夜悄然退去的黎明,走在光明渐渐到来的白昼,冲破这漫无边际的黑夜,为伊消得人憔悴,憔悴,依然微笑,用鲜血演绎爱的海枯石烂,用无悔构筑宏伟的山峦,在山峦上守望,守望忠贞的理想!
  ……
  学生写的诗性语言,异彩纷呈,赢得掌声不断。我看快下课了,就将自己“下水”诗性语言展示、朗读,与同学共同分享,从而体现师生互动。
  山 峦
  ——献给十二月党人的妻子
  陈洪仁
  那是一道耀眼的闪电
  将自由之火点燃
  从此,你放弃了青春的舞蹈
  永别了春天的浪漫
  有人说
  你是万里荒原上的一株白桦
  千年冻土里的一泓温泉
  我要说
  你是高尔基笔下那搏击风雨的海燕
  俄罗斯黑暗里永不熄灭的灯盏
  你是耸立在精神高地上
  供人们灵魂攀登的山峦
  我总的体会:要追求高效的互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设置高质量的问题,把握生成,不断创设优化教学情境,适当进行迁移训练,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让学生不仅要口动、心动、情动,而且要手动。除此外,还应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对话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舒展的心灵、思考的大脑,让感情融汇感情,让思想碰撞思想,力争让学生自己去领悟,让学生在互动中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去领会作品中的情。高效互动的课堂应是学生浮想联翩、精神焕发和创意生成的智慧的沃土。任何人为“导演”的“高潮”、“亮点”都不及学生感情激荡思想喷涌时所自然而然绽放的心灵花朵更为灿烂夺目!
  
  陈洪仁,教师,现居江苏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