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课堂教学方法之我见
作者:曾春容
一、串讲课型 对于高一学生,遇到文字艰深的篇目,应设计串讲法为主的串讲课。使用串讲法应从课文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该串的串,该讲的讲。一般可先提示课文大意或故事梗概,然后一句句、一层层、一段段边讲边串,最后提纲挈领、归纳总结全篇,在教学中,要将串通和讲解有机结合起来。如果忽视讲解,学生往往似懂非懂,望文生义,对文意理解较浮泛;如果忽视了串通,会使学生掌握课文支离破碎,半通不通,语不成章。同时还要注意防止课堂的呆板,可以辅以提问或学生试讲,以活跃课堂气氛。
二、评点课型 对文字障碍不大的课文,可设计以评点法为主的评点课。如教《六国论》,全篇文字浅显,但用词精当,论证深刻,宜适当进行评点。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对这一小节,可先总评:这几句是指责赂秦者不爱惜用血汗创造的祖业——土地。割地如弃草芥,仅得“一夕安寝”,是论证“弊在赂秦”。然后略点出:“今日”、“明日”言割地之频;“五城”、“十城”言割地之多;“一夕”言时间之短,“起视”、“又至”言秦之无厌,这些,都是强调“弊在赂秦”。采用评点法不能面面俱到,主次不分,每段的评点都要有所侧重。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评点时才能抓得准,点到要害处,一语中的,画龙点睛。一般来说,应当抓住以下这些地方来评点:
(1)抓题旨。所谓“题旨”,即文章的中心思想,如《六国论》中的“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过秦论》中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些都是题旨所在,评点时应当首先抓住。
(2)抓难点。有些词语难懂,如《鸿门宴》中写刘邦轻车简从到鸿门谢罪,和项羽相见,有一段辞令。刘邦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从全文来看,这是情节转折的关键。刘邦表白“不自意”,一方面说自己并无野心,能先入关破秦,事属偶然;另一方面不露声色地巧妙地恭维项羽,迎合项羽高傲的心理。这娓娓动听的辞令,使项羽解除了思想戒备,把事情缘由和盘托出,断送了曹无伤的性命。这些地方,教师予以评点,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
(3)抓重点。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而确定重点,重点的地方就应评点。
三、学生试讲课型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高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经教师提出疑点和难点并有一定的预习之后,可大胆地进行试讲,如《促织》等课文。学生试讲后,教师要加以评价,肯定讲得好的地方,指出需校正和补充的地方。
四、自译——归纳课型 有些课文,含古汉语知识较多:有通假字,有一词多义,有词类活用,有使动和意动,有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这样的课文,可提出具体要求布置学生自读自译,在自译的基础上,找出文中有关的古汉语知识,最后教师再归纳、订正和补充。如《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是一篇课外自读教材,我让学生按要求自读自译课文,归纳文中的各种古汉语知识。通过这样的归纳,就能系统掌握课文中的古汉语知识。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特别是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应本着将知识性、现实性与文本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多种多样的灵活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做到“授之以渔”,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曾春容,教师,现居湖北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