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深刻体验 轻松写作

作者:林志才




  课堂作文训练不是教师交给学生一个话题或一个范围让学生随意乱写,而应该有一个科学的训练方法。如何提高课堂写作训练的效率,真正让学生通过训练后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值得教师去认真探索。
  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去进行作文教学活动。很多学生反映,写作时下笔难,材料缺乏,言之无物,因而对写作产生恐惧感或提不起兴趣。
  对此,可将语文活动课与写作训练联系起来,按照“积累材料——交流——找范文(点评)——写作——互评”五个步骤的写作活动模式,让学生亲自动手合作去查找资料,并进行分析、筛选,选定适合自己使用的材料,进而在学生当中进行交流,使得资源共享,达到合作讨论探究的目的。因此,这种写作活动课具有鲜明的强化实践性、合作探究性、调动自主性的特点。
  第一步:积累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掌握一定的资料,对其写作有一定的帮助。如能让记叙抒情文章增加文采的一些精彩的描写或是一些写景抒情的诗词;能让议论文材料丰富的一些事例或一些名人名言、精彩论述等。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学生对这些材料的运用少之又少。学生也希望能用这些材料来丰富自己的习作,由于积累少,到写作时却无从下手。对此,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材料的积累和运用,并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积累牢固、运用熟练的程度。
  在收集资料方面,教师首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课本材料的归纳。能通过课本编写专家组把关入选课本的范文,总体上说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今文章的水平。教师可以分组分主题让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互相交流,使得资源共享。如在讲授必修二的第一单元《体验情感》的课文时,根据单元关于亲情、友情、乡情等内容开展“走进情感”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举行相关诗词的朗诵比赛;查找名人对相关情感的赞美之辞;举行相关内容的讲故事比赛;甚至就相关内容创作属于学生自己的名言警句等。课本范文里就向学生提供了难得的写作材料;注重引导学生对课本材料的归纳,就能为学生积累写作资料提供有利的条件。同时也能引导学生注重文本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如对课本里名人事例的一些归纳:《“布衣总统”孙中山》里孙中山生活简朴的事例、《罗曼·罗兰》的事例可作为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的材料;史铁生的事例可作为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的材料等。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自主归纳相关的细节内容。
  第二步:互相交流。教师组织学生在班级内举办一个学习活动交流专栏,让学生将自己所收集的资料在全班范围内互相交流。新课标提倡“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的学习方式,在此活动中得到充分的运用。互相交流的好处是学生运用集体的力量,利用有限的精力去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去开拓更开阔的视野。
  第三步:点评范文。应注意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模仿。如果你注意模仿你心仪的范文,就等于站在他人的肩膀上进行写作,写出来的东西自然会高人一筹。在这里应强调的是,学生所模仿的文章应是学生自己的“范文”。既然想去模仿,范文就大有讲究。什么样的范文才是好的范文呢?太优美的字字珠玑的文章不一定是好范文;太有个性的范文不一定是好范文;结构太复杂的文章不一定是好范文;太另类的文章不一定是好范文;高考满分作文不一定是好范文;各类作文竞赛的最高奖也不一定是好范文。只有你觉得有亲切感的文章才是好范文;你觉得可以模仿的文章才是好范文;结构简单清晰的文章才是好范文;内容贴近你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文章才是好范文;内容和形式都有较大的适应性和可塑性的文章才是好范文。教师应指导学生绝不能对一篇文章轻易下笔模仿。要准备模仿一篇范文,首先得对这篇范文进行深入的研究。如果对某篇文章只有朦胧的印象就急于去模仿,那结果很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
  让学生如何对自己心仪的范文进行点评,也是一个需要教师悉心指导的环节。可以让学生深入感受作者精心布局的结构,或者让学生学习作者如何运用典型材料如何去扣题点题,或者是写作时语言文采的运用等。总之,体验深刻,爱之深,学之切,用之喜。
  第四步:写作实践。学生在掌握大量写作材料,并对范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就不会觉得无从下笔,而是胸有成竹,兴致昂然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用在写作教学指导上则是思考和写作实践要相结合。经过思考学习的基础上去有目的的训练与提高,学习效率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
  第五步:作文互评。现实中,尽管教师每次批改作文是那么精细,每个学生的作文簿上既有眉批,又有尾批,红线线、红圈圈布满簿子,但大多数学生对教师这呕心沥血的“精批细改”并不大注意,只粗略看看分数和评语,一瞥而置之,极少学生能去好好领会和揣摩评语,更少学生能总结经验教训,修改或重写,甚至连老师圈出来的错别字都没有改正。叶圣陶先生曾痛心地说过:“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其根本原因在于作文教学并未能满足学生真正的学习需要。如何才能提高作文评改的质量呢?叶圣陶先生曾指出:“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互评互改,就是充分发挥学生在作文评价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变一支笔批改作文为几支笔,甚至几十支笔批改作文。教学论告诉我们:批改应当是师生共同的思维活动,应当是信息传递交流的过程,应当让学生在几支笔,甚至几十支笔的批改比较品味中产生“共振”的最佳效果。只有这样的作文教学,才能体现立体化思维能力的培养。
  互评互改由以下三个步骤组成:1.教师示范评议批改,指导引路,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由于学生水平有限,他们对自己作文的高低往往不能了然于胸,即使觉察到自己的作文有些不妥,但却看不出问题所在。这时候让他们互评互改,不仅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反倒会影响他们的写作兴趣。因此,这种互评互改活动一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尤其是最初,教师要示范评改,指导引路,逐步教给学生评改方法。
  2.评改侧重于评。按学生平时作文能力和水平高低搭配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不超过六人,教师指定作文水平高的学生担任组长。用一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在互评互改小组内轮流评议批改小组成员的习作。每次互评互改之前,教师都在黑报上写明本次互评互改的侧重点及一些具体要求,以免学生胡子眉毛一把抓。具体的步骤是:小组内的每个学生先朗读自己的习作,接着大家传阅习作,对每个同学的习作大家都必须谈自己的看法,既要谈好的方面,更要指出做得不够的地方;可以向作者发问,要求当即回答问题;可以直接评论作文本身,也可以由一篇或若干篇作文引出一个共同的问题来探讨。最后组长根据大家的意见用红笔在作文簿上将错别字、病句等划出来,根据本次互评互改的侧重点及要求对习作进行评改(待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对习作则可从审题立意、取材剪裁到篇章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批改),将小组成员的意见综合起来写成总批,并写上经讨论评定的分数。
  3.教师复查评讲,把互评互改做得出色的习作张贴到“语文学习园地”上,供大家借鉴学习。
  完成了以上程序后,教师把互评互改过的作文全部收上来,全部过目复查一遍。在讲评课上对做得出色的给予表扬,对做得一般的给予鼓励,对做得不太妥的给予中肯的批评、指正。精心选出五六篇评改得出色的作为典型例文,在例文上写上教师自己的意见后张贴到班里的“语文学习园地”上,让学生反复观赏比较,借鉴学习。
  学生通过以上语文活动,经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扩大写作材料的积累,加深对材料的记忆和感受,提高了对大量材料信息的筛选、分析、运用能力;活动过程中大量的交流,使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明确了,体验深刻了,写作自然就轻松了,对作文的恐惧心理自然就消除了,写作兴趣自然就来了。
  
  林志才,教师,现居广东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