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曲径通幽的抑扬手法

作者:陈 芳




  教学香港作家小思的《蝉》,很容易让人想到传统篇目——杨朔的《荔枝蜜》。这两篇文章的写作思路都是:对物(蝉、蜜蜂)先是厌烦、心里有疙瘩;再由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它的闪光点(蝉虽聒噪,但对生命有着执着的坚持;蜜蜂虽蛰人,但那是它的自卫,它勤劳地酿造了香甜的蜜),最后作者都对这些小生灵或宽恕或喜爱。写法上都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值得我们写作时借鉴。
  细细想来,课本中采用抑扬法创作的篇目还有很多。这些文章或先抑后扬(也叫欲扬先抑),如:《蝉》、《荔枝蜜》、《丑小鸭》、《孙权劝学》、《周处》、《阿长与山海经》等;或先扬后抑(也叫欲抑先扬),如:《蚊子与狮子》、《伤仲永》、《公输》、《威尼斯商人》等。
  这些文章虽然都采用了抑扬的写作手法,但表达效果却大相径庭。其奥妙就在于它们抑扬的先后、轻重、急缓各有侧重。
  一般来说,从“抑”、“扬”出场的先后,抑扬法可分为:
  一、先抑后扬(欲扬先抑)。表达贬斥、否定、讨厌的“抑”先出现,“抑”是手段;表达褒扬、肯定、喜爱的“扬”后出现,“扬”是目的。作者似贬实褒,文章也因作者情感的突变而生出曲径通幽的情致、摇曳生姿的曲折、柳暗花明的惊喜。
  “欲扬先抑”依据抑扬的轻重、急缓,又可细分为:
  1、抑轻扬重,抑急扬缓
  如《周处》开头“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作者仅一笔将年少周处的恶行昭著带过,而详写了周处杀虎斩蛟的义举,又细写了周处改过自新的过程,目的不在于批评周处曾经的少不更事,而在于说明一个人能够弃恶扬善,什么时候都不晚的道理。
  这里,“抑”的简省、速写,是为“扬”作铺垫,是为“扬”蓄势;“扬”的浓墨重彩、层层点染,才是作者的“醉翁之意”。
  这种抑扬法侧重于“扬”的积极效应。
  2、抑重扬轻,抑缓扬急
  如《丑小鸭》在丑小鸭处处受冷遇、造排挤的坎坷经历上泼墨如水:兄弟姐妹嫌弃他;连鸭妈妈也嫌他丑;鸡啄他、猫撵他、人赶他;猎狗面前也是个“狗不理”……丑小鸭因为“丑”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真是罄竹难书。好容易到了第二年的春天,丑小鸭的噩梦终于结束,因为他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
  作者延长了“抑”的过程,塑造了一个历经千难万苦、终于获得新生的逆境出人才的典范——丑小鸭;“抑”的九曲连环,更显出“扬”的可喜可贺,成就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的奇迹,收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这种抑扬法侧重于“抑”的积极效应。
  3、不急不缓,意在褒扬
  如《孙权劝学》开头写“蒙辞以军中多务”而不想学习,后来听了孙权的劝,最终让鲁肃“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抑扬的笔墨平分秋色,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道理娓娓道来。
  这种抑扬法虽平写“抑”,目的仍在“扬”。
  二、先扬后抑(欲抑先扬):表达褒扬、肯定、喜爱的“扬”先出现,“扬”是手段;表达贬斥、否定、厌恶的“抑”后出现,“抑”是目的。作者似褒实贬,文章因作者态度的反差而有让人深思的哲理、错落有致的波澜、犀利有力的嘲讽。
  “欲抑先扬”依据扬抑的轻重、急缓,又可细分为:
  1、扬轻抑重,扬急抑缓
  如《伤仲永》开头仅用一段写了仲永五岁无师自通作诗一首的奇闻,让人为之称奇;但由于其父的重利贪财不给仲永接受教育的机会,使神童的天赐之资逐渐丧失殆尽,到十二三岁时虽能作诗,但名不符其实;到十九岁左右已沦为常人。作者轻描淡写了“扬”——神童仲永,重笔点染了“抑”——天才成为凡人的过程,让人对仲永扼腕叹息。
  这里,“扬”惜墨如金,是引子,是由头,“抑”逐层推进,逐步升级,达到劝诫警示、发人深省的写作目的。
  这种抑扬法用“抑”的消极效应而产生激人奋进的效果。
  2、扬重抑重,扬缓抑急:
  如《威尼斯商人》节选的剧情中:夏洛克一直居于这场官司的上风,以稳操胜券的姿态磨刀、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话;巴萨尼奥的愤愤不平、安东尼奥的无可奈何、公爵的苦口婆心都表明夏洛克无疑是这场官司最大的赢家;可当鲍西亚提出割肉时不能流血、不能超过或轻于一磅时,夏洛克的风头急转直下,迅速败北,又因违约,夏洛克财产一半划归安东尼奥,一半充公,最终输得片甲不留。
  作者先花大力气为夏洛克“扬恶”,又笔锋急转,为安东尼奥“抑恶”,把夏洛克捧得越高,就把夏洛克摔得越重,加剧了戏剧冲突,增强了嘲讽的意味。
  又如《蚊子与狮子》中作者集中笔墨细写了蚊子斗败狮子——以弱胜强的壮举,略写了蚊子得意忘形、不慎被蜘蛛消灭的叹息。把蚊子的胜利写得大张旗鼓、轰轰烈烈,把蚊子的失败写得无可奈何、望洋兴叹。把蚊子的胜写得越伟大,就把蚊子的败写得越可惜。
  这种抑扬法用“扬”的消极效应,达到情节的大起大落、章法的大开大合,使得语言辛辣犀利,具有极强的讽刺效果。
  一抑一扬,暗藏着矛盾辨证的玄机,在事物对立的两面找到契机,表达作者弃恶扬善的人生观、福祸互化的哲理观;一抑一扬,凸显着曲折变化的情节,在情节的起伏中,展示作者亦庄亦谐的文风、嬉笑怒骂的语言。
  
  陈芳,教师,现居广东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