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如何在语文课堂绽放兴趣之花

作者:吴廷辉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那么在新课改下如何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
  一、教师的激情感染,营造课堂气氛。语文,较之于其他学科更具有艺术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是一个“艺术家”,必须以满腔的热情、满怀的激情投入到每一节课之中。以最佳的状态运用表情、姿态、手势等去演绎角色,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情绪,活跃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充分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在课上宣泄自己的不愉快情绪或对课敷衍了事这些现象必须杜绝。老师的感染,是激发学生对语文感兴趣的一大法宝。
  二、精心设计导语,“点燃”学生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新课有一个好的开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有一种“向而往之”的学习意识,“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关键一环,而解决这个“关键”的关键就在于导语的设计。一个好的课文导语设计,往往是成功授课的开始。以前在讲《狼》这课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给他们描摹了这样的一种场面:“暮色加浓,你一个人穿行于森林之中,风声飒飒,树叶也随着颤动,一股凉气涌上心头,你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突然,你发现前方绿光忽隐忽现,伴着一声野兽的嗷叫,你意识到了这是狼的叫声。你不想往前走了,当还处于犹豫之时,那只狼已经出现在你的面前。”说到这时,有人发出了尖叫声。于是我让他们睁开眼睛,问他们该怎么办?然后顺势引入了课文:“有个屠户也在毫无准备之时遇见了狼,而且是两只狼,他选择了哪种方式呢?”这样激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他们很快地走进了课本。
  三、营造民主氛围,激活课堂气氛。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我们还清晰地记得当小鲁迅不明白“怪哉”一虫,满怀希望的问先生时,换来的却是先生“‘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气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学习的积极性,无端增加了他对老师的恐惧感。从中我们得到启示,尊重学生,给他们一定的有“个性”的能自由发展的空间,才能有效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试问,课堂上只准老师讲,只能听老师的见解,拒绝学生的意见的话,教育出来的岂不是千篇一律的学生?不管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都先给予肯定,然后再引导。大力地鼓励学生发言,让他们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长此以往,学生便在较好的氛围中养成跃跃欲试的好习惯,放开了,兴趣自然而然的就上来了。
  四、进行美的熏陶,体验学习快乐。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相信谁也不会拒绝美,但是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美,享受美,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兴趣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想象力的培养也是重要的一环。《春》是一篇极为优美的散文,朱自清在文中给我们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在教授这一课时,笔者给学生放了两次《春》的录音。第一次的时候,我并没有进行太多的引导,只是先让他们自己感受。但第二次时,我是引导学生要把文字变成图画,在乐韵悠扬的情景中,尽量把自己融入其中,在这过程中,我也要求他们把图画尽量地想细致、想具体、想逼真,能让画面动起来。在这样的引导中,他们享受到了语文带给他们的美的享受,自然学习的兴趣便容易激发了。
  五、利用顺口溜,组织小品等形式激发兴趣。在介绍鲁迅的生平及作品时,涉及到鲁迅的杂文较多且较难记,不妨给学生把鲁迅的杂文编成顺口溜如下:“华盖花边又热风,三闲而已在二心,文里文外是化(花)学,南北自由谈风月,一贴(且)一阶(介)一亭子,鲁迅杂文在里头。”这样利用顺口溜,既记住了鲁迅的主要杂文名,又启发了学生,语文本身就有许多值得掌握的记忆方法。另外,也可根据教学实际通过小品、演讲等形式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六、让学生体验成功,收获快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他的观点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让我们从中可以领悟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可以通过让他们体验成功,享受成功的快乐来达到的。对学生的进步,不管大与小,我们一定要给予表扬肯定。进步本身就是一种成功的体现,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的,但有时候闪光点可能是瞬间的,稍纵即逝,所以作为师者的我们必须用鹰一般锐利的眼光去捕捉它。抓好了,有可能使之获得更大的进步。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心中自然会升起更大的欲望,“下次,我要更棒!”在这些心理的催化下,兴趣也自然而生了。兴趣被激发,并逐渐变得浓厚,那学生便很有希望了。老师们,千万别吝啬你们那几句表扬肯定的话啊!
  当然,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这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值得大力探讨和研究的。但愿语文课堂教学兴趣之花能绽放得更加精彩!
  
  吴廷辉,教师,现居四川乐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