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浅谈李清照词的音乐美

作者:马延军




  词按乐入词,是歌唱的艺术,在听觉上使人有美的感受。李清照深知这一点,因此,主张“词别一家”,她在《词论》中批评过去词坛名家散文化的倾向。李词严格遵守词的格律,富于音乐美。看她的词,感觉是一首明白如话、妙语精工的词章,听她的词又感觉是一曲富有节奏,曲调动人的优美弦乐。李清照在这方面的成就,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欣赏她的词,就犹如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去观赏大海一样,不但美景愉悦我们的双眼,陶冶我们的心灵,而且那有节奏的韵律的波涛声也令人心驰神往,想象无穷,把我们带到了更加美丽的艺术天地。
  
  一、从句法上来理解李词的音乐美
  
  如《怨王孙》“帝里春晚”这首小令,在句法上有五个四字句,两个六字句。四个四字句联在一起,在小令中不多见,而且换韵四次,只有两句无韵。由于四六句多,必须用很多短语,如“帝里”、“春晚”、“重门”、“深院”等,这就构成了词调的繁音促节,形成了音乐美。这样的调子对于表达感伤重重、不知从何说起的心情是很合适的。
  
  二,从迭字、叠韵、双声来看李词的音乐美
  
  双声叠韵词的本身就具有音乐美,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之荡漾处,多用迭韵,促节处用双声,则其铿锵可诵,必有过于前人者。”两字重迭往往使原来平淡的句子,境界开阔,情趣横生,同时有音乐美。如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阳阳复木啭黄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其声可闻,其壮可见。《古诗十九首》中也多用叠韵,“青青”“郁郁”“盈盈皎皎”“娥娥”“纤纤”,但都是突出形象,在音乐上没有什么成就。杜甫是个叠字的能手,“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和“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江畔独步寻花》),有声有色。李清照迭字用的恰到好处。如“争渡,争渡”“知否,知否?”“萧萧”“绵绵”尤其《声声慢》中的叠字运用,节奏有致,声韵具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凄凄”选用十四个迭字,再加上叠韵(“冷”与“清”,“暖”与“还寒”)双声(“凄凄惨惨”“切切”“将息”“伤心”“黄花”“憔悴”“黄昏”“点滴”),使气氛更加悲凉。音义相助,这就构成了一片秋桐落叶之声,一片暮雨淅淅之声,一阵雁过悠悠之声,构成了作者那浓重的用言语难以表达的悲痛的心声。
  
  三、从词的韵律看李词的音乐美
  
  李词中的韵律具有抑扬、高低、轻重、缓急的特点,这是由词人思想感情的起落浓重决定的。《声声慢》这个词韵,可以构成拗怒的音节,适于表达作者悲凉凄冷的心静。加上用的入声韵,给全词定下了迫促急切而又凄楚悲凉的的基调:“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然后再“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白居易《琵琶行》)。《声声慢》共97字,却用了大量的舌音字和齿音字。这两句字,是难发之音,用来表现愁情有一定的音乐效果。此词音量上不洪亮,音长上短促,音速上悠缓,音调上低抑,这就决定了词低沉、缓重的音乐旋律。这种旋律与入声韵脚所定下的迫促基调又统一起来,形成了低沉的基调,传出了作者的心弦在自然振幅中发出的哀苦之音。开头十四个迭字竟有十个齿音字,难发的齿音字又迭用,其音更为难发。不发则已,一旦连续发出,就像水流过沙滩时发出的幽咽,将不尽的悲哀之情,赋予齿外,把无边的难言之苦,借难发的齿音,得以畅发。这正是艺术上的辩证法,由“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滩”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四、从逻辑上来理解李词的音乐美
  
  李词用韵富有逻辑性。《声声慢》开头七组迭字,前后之间是递进关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惨戚戚”,恰好构成了均等的音步,仿佛词人正迈着迟缓而沉重的脚步,作者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了逐步的展开:“寻寻觅觅”正是她后期孤寂自守,精神恍惚的情态。她遭受了国难家灾,颠沛流离,所以东寻西觅,寻找已失去的东西,她找的也许是幸福美满的生活,也许是心爱的文物书画。“冷冷清清”,作者要找回点什么慰藉,但环顾四周,却是“冷冷清清”的景象,似乎什么也未找到,由外而内倍觉冷冷清清。因情及景、触景又生情,情景交融,委婉曲折。“凄凄惨惨戚戚”是写“寻觅”之后内心的感受。尽管东寻西觅,也还是冷冷清清,所以不免要发出“凄凄惨惨戚戚”的慨叹。字字血,声声泪。七组重迭,一气呵成,细腻婉曲而浑然一体,具有时间过程的逻辑联系,构成了心理描写的绝唱。词的结尾处又用了迭字“点点滴滴”,与开头十四字相照应,使气势贯穿始终。
  李词用音乐美表达思想感情,好像走水路弹琵琶,既优美又动听,又如细雨打竹,节奏有序。
  
  马延军,女,辽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