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浅谈技校择校生的语文教学

作者:肖木贵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他还说:“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的必须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的学习机会等,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
  那么,如何进行语文分层次教学呢?笔者拟就这一问题,仅从技校择校生(潜力生)班的语文教学角度出发,谈谈浅见,以就教于同仁。
  
  一、教材改革:降低高度,减轻难度
  
  首先,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培养人的目标是多元化的,因为学生本身具有多元智力。因此,教学不能搞一刀切、一个模式,不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要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使智能培养的目标多元化。这个教育理念与分层次教学是相呼应的、相辅相成的。
  翻开倪文锦主编的技工学校《语文》(第一册)教科书,里面汇集了不少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如《诗经》、荀子的《劝学》、韩愈的《师说》、李白、杜甫的唐诗、明清的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节选等,这些作品不仅代表了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而且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瑰宝。这些精品确实美不胜收,教师理所当然要带领学生到这一片知识的海洋去遨游。但我认为:如果拿这些作品与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等现代优秀说明文相比,前者既没有“叶”的实用,也没有“贾”的管用。因为“叶”与“贾”的范文更能让学生吹糠见米,学以致用,落到实处。古诗文虽有抑扬顿挫,起伏跌宕的音韵,有“阳春白雪”之美,但从现代技校生(潜力生)的思想实际来看,他们并不怎么爱欣赏这些儒雅之文。教师如果一味地实施强行灌输,学生在课堂上不闹堂,不睡觉,那就真是怪了。所以教科书编写的针对性要强,而且不同地区的教师应该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对全国技工学校通用教材有所选择,能上则上、不能上的则删。因此,本人建议:一定要忍痛割爱,将“之乎者也”之类从教材中减少、减少、再减少,甚至不惜删掉。即使编入教材里,充其量只留给少数爱好古诗文的学生去阅读与欣赏,最好不要纳入读讲与考核的范围。这就是所谓的降低高度。
  像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如脍炙人口的《项链》等,我认为:只要求学生“观其大略”、“不求甚解”就行了。好的作品,总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没有必要考究作者是谁,哪个国家的、出生年代等。更没有必要像我中学时代的老师出的考题:《项链》一文的主人公叫什么,等等。这就是所谓的减轻难度。如果不降低高度、减轻难度,那么要达到低度和易度就困难了。所以,与其高一点、难一点,倒不如低一点、易一点,因为只有低一点、易一点,才合乎这类学生的实际,才能为他们所接受。
  
  二、课堂改革:教师少读讲,学生多练习
  
  针对课堂教学的情况,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讲过:要“精讲多练”。他还指出,“教”和“讲”都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用不着教和用不着讲,才是我们的目的。这段话虽然不是为分层次教学讲的,但对分层次教学有指导性的建设意义。
  现行的技校语文课堂教学,基本上没有跳出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拿到教科书后,首先是编写教学计划,然后是编写教案,最后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出题、学生练习,好班、差班一个模式,文科班、理科班一个腔调,黄牛八百,牯牛八百,教师课堂上赶进度,学生课下抄作业。这样的课堂教学,好学生可能没意见,差班学生的意见可就大了。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就必须少讲,学生必须多练。
  据说:有一位世界著名的游泳教练带队比赛时,他的队员获得了大赛冠军,为欢庆胜利,队员将他抛入水中,他直呼救命,队员赶紧把他捞上岸来。原来,教练并不会游泳。这件事例说明:学生能否成功,不一定是导师的面面俱到,指手画脚,关键取决于他们自己。
  比如我们教学书信,要求学生照着书信的范文,严格按照书信格式的六个步骤、信封的三个组成部分练习到位。关于正文的书写,学生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想说什么就写什么,这样就OK了。至于什么叫书,什么叫信,不必作过多解释。还有书信的历史,据载是春秋时期郑国大夫郑子家写给晋国正卿赵宣子的书信,这些就不必详加追究。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能写好一封合乎书信款式的信才是“硬道理”。这正如游泳教练,如果他当初反复讲游泳的起源、发展等,而忽视了让队员到水中去练习,那么,结果可能就是另一个样子了。
  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种突出的现象,一部分学生不与教师配合,在下面写写画画,有人干脆睡觉。这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承认学生的差异,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尊重学生不同的需要、兴趣、爱好,不要动辄就训人,打入另类,这应该是分层次教学的基本要求。
  众所周知:“两弹一星”专家钱老早期是文科状元,进清华时语文考了100分,转学物理专业时,入门考试只得了5分;现当代著名的诗人艾青,小时候非常喜欢美术,当初进的是美术学校,后来转为写诗,才华横溢,是“母鸡下了个大鸭蛋”;我的一位同事数学专业毕业,眼下是我国知名的诗人;比尔·盖茨大二辍学,现在是世界顶级的电脑专家、全球首富。此类事例不胜枚举。所以,课堂上有几个“另类”不必大惊小怪,引导得好,说不定在你的门下出一二个奇才、“怪才”,不是不可能的。即使是睡觉的学生,也要分析事物的两面性。
  
  三、教法改革:贴近现实生活,教学灵活多样
  
  民间有句俗话:药对了方,一调羹汤;药不对方,要用船装。同理:用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分层次教学,这是分层次教学成功的关键。
  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特别是一部分学习无兴趣、无动力、无克服困难毅力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迈小步、吃小口、步步准、口口顺、小步走”的教学方法。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非得一口吃个胖子不可。要知道一锹想挖成井的人,往往不是断把,就是断箍。
  结合择校生(潜力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还可以采用“学新补旧,拾遗补阙”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缺什么,教师就补什么,教什么。不搞揠苗助长,不搞越俎代庖,不搞题海战术。
  以前,对一篇课文的教学,习惯于先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然后划分段落,再归纳中心思想,最后是找出写作特点。每学期开学时,学生再写一篇假期见闻的作文,等等。这样教师是轻松,可是学生烦了。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多半处在被动的位置。能否将被动的接受改变为主动的获取呢?我认为还是可以的。改教学大纲为课程标准,就是要彻底废除这种传统、机械、静止、凝固的教学法。
  比如,一篇课文的教学,教师事先重点指定几名学生准备类似的文章,到时让他们在课堂上交流。一人读,大家听,然后评出朗读得好的人、好的文章。把一堂课的2/3的时间交给学生,教师只作为一名组织者、启发者、引导者。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也训练了学生听的能力,更是学生一次审美活动的过程。学生参与的越多,课堂就越有活力, 气氛就越活跃。同时,引入了竞争机制,还可发一点奖品,以资鼓励。这样去做,实属一举多得。坚持下去,必有收益。
  此外,参观、采访、调查报告,行为导向教学法,还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方法等等,根据需要,不拘一格,都可以纳入课堂教学与写作训练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这样的教法,我想学生会乐于接受的,并积极参与其中。
  总之,选用好的教学方法,在分层次教学中,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则事倍功半。这正好应验了美国雷恩·吉尔森大师的一句话:“选对池塘钓大鱼。”
  
  四、设想与建议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倡导“有教无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循序渐进”的教学法,这应该是实施分层次教学法最早的理论依据。原中山市劳动局长、中山市技工学校校长、现任广东省职教调研员林炳伦先生就技校语文教学的问题,曾经有过明确的指示,他建议教师不必给学生讲授“之乎者也”,“子曰诗云”之类,应教授一些与生产、实习结合得紧的东西,与专业对口、密切一些的知识,比如写市场预测报告、经济合同等实用性强的应用文。他可能要算我校最早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倡导者。现任校长、全国职教先进个人郭敏雄先生也多次强调,要加大、加快分层次教学的步伐。
  根据以上思路,结合择校生(潜力生)学生实际,为进一步搞好分层次教学,让学生人人能成才,个个有提高,本人在此提出:“关于技校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内容设置的设想与课时安排的建议”,改“教”材为“学”材。其内容如下:
  为了行文方便,在此用图表说明。(每周以4课时计,有效教学时间18周,共72学时)。
  
  以上是为了说明择校生(潜力生)班在语文教学方面应该与其它班级有所不同,在课时设定上与好班级有所差异差班学生也应该享受不一样的教学服务,避免将泥鳅和鳝鱼拉成一般长的现象,我谈了关于分层次教学的一些粗浅看法。所述之辞,实属一孔之见,唯恐顾此失彼,挂一漏万,更担心“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之弊。所以,本人以诚恳的态度请求各位领导、专家、同行批评斧正,我深表谢意。
  
  肖木贵,广东中山高级技工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