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在教师群体中大兴读书之风

作者:袁泽政 黄立俊




  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真正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时下“读书人口”实在太少了,在教师群体中学习浮躁心理十分严重,其特点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华而不实,教什么学什么,比什么练什么,评什么备什么。“十年磨一剑”的意识弱了,“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情况少了,恨不得一天成名成家。浮躁是一股浮浅、浮薄、浮华之气,只会破坏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是教育、改革、创新之大忌。贾岛有诗:“浮华岂我事,日月徒蹉跎。”古人云:动以养身,静以养心,乐以养性。因此,教师应当摒弃浮躁情绪,只有在宽松愉悦的环境里,平和舒坦的心境中,才能使你的才能和智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大兴读书之风,不仅仅只停留在过去所关注的学科、教学、教育的问题上,而应该关注学习理论、学习哲学、学习历史、学习经典著作,不读孔子就不知道中国教育的渊源,不知道中国文化的根脉;不读蔡之培、陶行知就不知道中外教育的联系,不知道近代和现代教育的精髓;不读卢梭、苏霍姆林斯基,就不知道什么是自然主义教育,什么是爱的教育,什么是和谐教育。我们应该带着“研究”的眼光去学习,不能满足于那种“快餐式”的涉猎,而须做一番研究性阅读,从中有所感悟,从中吸取营养,借助这些理论来观察和分析教育、教学中的过程和现象,去发现许多凭教学经验认识不到的问题。在这个充满物欲和浮躁的时代,人们对经典已经感到陌生。作为教师,应该少一点世俗气,多一些书卷气,乐于做一个学习型教师。老师首先是学习者,然后才能成为研究者。
  大兴读书之风,不是外在地强加于教师的学习,而是教师主动的、自主的、自由的、开放的学习,是教师能从中获得乐趣的学习,是教师对学习产生的一种依赖性,从而使阅读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人生旅途必须经历的精神跋涉。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教师要通过读书,给自己打开一扇扇文学的窗口,文明的窗口,文化的窗口,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无论是科技的还是人文的,一切凝聚着人类文化的精华读物都应进入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鉴赏文化精品,提高审美情趣,充实精神营养,完善人格塑造。
  大兴读书之风,教师应该懂得只有“读”万卷书,教书才有“神”。这个“神”,就是教学智慧,读书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鲜剂”。教师有没有发展的潜能,关键看他有没有“想学”的欲望和“会学”的能力。钱钟书说:“读书不能只是眼读,也不能只是心读,而是超越二者之上的的神读。”用眼读,只是将知识重新复制,这是下智;用心读,只能将内容重新组合,这是中智;用神读,才能融进自己的创见,这是上智。老师要多用“上智”去读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以研究的态度去学习,把读书看成是自我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去实现智慧的积累与能力的提升。
  
  袁泽政,黄立俊,教师,现居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