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情感教育

作者:左江红 邓湖花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感染学习对象,调节、强化认识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行为品质。初中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正在逐步形成,可塑性很强,而语文教师的情感修养,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要比其他人的更大、更广、更深远。所以,教师应通过自己的爱憎情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受到情感教育。
  
  一、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情感因素——确情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内容中所蕴涵的情感因素,并领悟课文中客观存在的思想感情,这是情感教育的基础,即确情。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使学生通过学习语文来陶冶情操,就必须把情感教育的内容点化出来,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思想的共鸣。
  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的情感因素很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1、热爱祖国的情感
  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是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风光构成了中国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我们要积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在学生心里弹奏爱国主义的最强音。如学习《枣核》、可以使学生受到一次生动的热爱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教育,增进民族情感;学习《最后一课》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故宫博物馆》、《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反映我国灿烂历史文化;还有古代诗词、民间传说、成语故事展示了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2、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大自然是美丽的、神奇的,学习《春》、《海滨仲夏夜》、《死海不死》、《大自然的语言》等文章,可以引起学生对自然界的浓厚兴趣,增强探索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和决心,推动社会进步。
  还有从不同角度表现浓厚的人情美的文章。如《散步》中浓浓的亲情;《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母子情;《背影》的父子情;《藤野先生》的师生情;《山的那一边》的军民情等等。学习这些文章,教育学生珍惜感情,珍爱自己,让世界充满爱。
  总之,每篇课文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语文教师要深入浅出挖掘,发现其“情感所在”,并准确地把握其中的情感教育,结合当代初中生的思想实际,合理的渗透到课内外教学活动中去,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潜移默化的受到感染,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二、深情朗读课文,引起情感共鸣——激情
  
  中学语文教师每上一篇新课文,都要以情激情。导入新课,便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饱含激情的声音范读课文,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进行形象而逼真地描绘,辅以轻重缓急的语调,使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可以说,范读是情感教育的传送剂、催化剂。一位教师听了于漪老师朗读后说:“于老师读课文,读音正确,吐字清晰,情绪饱满,生动自然。我听得入迷了,心醉了,不知不觉的溶于热爱祖国的崇高的思想感情之中。”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读得好,可以深切地传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师应根据教材灵活处理,气势强的文章如《海燕》可齐读;角色多的如《变色龙》、《皇帝的新装》可分角色读;有的诗歌如《有的人》宜对读;有的课文可分小组朗读。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竞争气氛,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快捷的入情入境,提高整体朗读水平。
  所以,要传授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赢得教学的高效,就必须提高朗读能力,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入情入境,让他们“情动而辞发”。
  
  三、抓住重点词句,饱含真情阐释——传情
  
  有位语文老师说:“‘情’是文章内在的、固有的,贵在咀嚼语言文字,深有领悟。”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重点词句饱含真情的讲解学生才会动情地学。
  课文中有很多生动的传情达意的词语。教师引用学生仔细揣摩,通过朗读,模仿动作去体会蕴含在动词中的细腻而微妙的情感,迅速而准确地把握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背影》一文,父亲爬过月台去为儿子买橘子时的细节,就运用了“走”“探”“攀”“缩”“倾”等动词。教学中,如果教师饱含真情的讲解、示范,引导学生模仿动作,就能让他们深切的体会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年劳力衰的父亲疼爱儿子的深情,感受到父亲的伟大。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早”“暖”“新”“春”把初春的特点描写得形象逼真,叫人读了如沐春光。
  文章中,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语的表情达意作用不能截然分开,而是融为一体,共同传情。我们不能孤立的分析,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由表及里的反复品味,才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很好的传情。
  
  四、通过多种途径,升华情感教育——移情
  
  情感是知识转化为行动的催化剂。“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绝对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列宁语)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动了情,就能在求知、练能、开智中育德。要使学生既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又不断追求真理,就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和升华。
  如:把祖国的山川河流勾勒成一幅绚丽的彩色图案,让学生饱览其风姿,唤起学生对生活和对祖国的热爱,使他们的性格得到陶冶;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向原野,帮农民插田、收割,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和劳动人们的情感;带领学生帮助孤寡老人,培养他们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情感;带学生参观革命圣地、伟人故居,看一场激动人心的电影、录像,培养他们珍惜幸福生活、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情感……在学生情动于衷之际,顺势而下,通过相应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积极的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思想认识,使情感教育得以渗透和升华,提高学生的素质。
  总之,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又突出了语文教学的“文道统一”原则,注重了素质教育,加快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进行情感教育,确情、激情、传情、移情四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当然,进行情感教育讲求自然生动,“润物细无声”。不宜生搬硬套,流于形式。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内外都要注重情感教育,不断探求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为培养新世纪复合型人才而不懈努力。
  
  左江红,邓湖花,教师,现居湖南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