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培养

作者:沙艳梅




  我任一年级语文课以来,对学生们的写作水平初步了解了一下,感到学生们的写作水平普遍较差,单靠写作课去提高写作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一时半会的功夫对学生们来说也不会有太大的功效,所以我想充分利用语文课文的示范作用,从每天的语文课文中汲取写作营养,注意从中借鉴方法,以备写“我”文章之用,这对学生们是非常必要的。况且选入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一般地说,都是文质兼美的,而题材、文体、风格与写作方法技巧等等又是丰富多样的。平时学习中,如果能够做个有心人,有所留意,注意吸收、借鉴,使之为“我”所用,写起文章来,就会运用自如而恰到好处,取得良好的表达效果。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涉及到的写作方法技巧可以说是应有尽有的。
  职业高中语文第一册散文单元四篇文章写作方法技巧各异,涉及到了咏物寓情、咏物言志、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四种散文的写法,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四篇课文,把这四种散文的写法也同时教给了学生。下面是我教《白鹭》一课的具体作法。
  
  一、引言:
  
  散文的写法尤指借物抒情散文的写法有两种,一是咏物寓情,一是咏物言志。怎样区别咏物寓情与咏物言志呢?
  
  二、重点讲解咏物寓情:
  
  咏物寓情是写作者通过描写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写作方法。它的关键在于一个“寓”字,就是写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蕴寓在他所描写的事物之中,只着重描写物象,而不去直接地抒发感情。它通过比喻、拟人或象征等手法,委婉曲折而又形象生动地把思想表达出来。
  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的是:
  (一)要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征,既要注意刻画出事物的外形特征,又要写出它的内在气质来,给人以具体鲜明的印象,使读者易于产生共鸣。
  (二)要注意抓好事物的主要特征,以更好的服务于文章的立意,使事物的形象性与暗示性统一起来。
  比如《藤》
  “他纠缠着丁香,往上爬、爬、爬……终于把花挂上了树梢。丁香被缠死了,砍做柴烧了。他倒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棵树……”
  这里作者不正是根据“藤”的外形特征——攀别人的花木向上爬,来影射、讥讽那些趋炎附势,踩着别人的肩膀向上爬的人么?他把自己对那些政治投机分子的憎恶与轻蔑的感情,寄寓在“藤”的物形、物性描写之中了,这样写就达到了形象性与抒情性的和谐与统一,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三、学习课文《白鹭》:
  
  学生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与写法,教师总结明确:
  第一部分(1)从总体上赞美白鹭。
  第二部分(2-9)具体写白鹭之美。
  一层(2-5)写白鹭的静态美。(色素美)(身段美)
  二层(6-9)写白鹭的动态美。
  清水田中钓鱼——图画之美
  独立小树绝顶——悠然之美
  黄昏地飞——清澄之美
  不会唱歌————含蓄之美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呼应开头。再次抒发了作者对白鹭由衷的赞美之情。
  总结提问:本文的写作主旨是什么?文中哪句话体现出来?
  明确:第4自然段:因为它的常见,人们忘却了它的美。这就打破了人们的思维定势,“物以稀为贵”,告诉我们本文主旨是“美时刻在我们身边,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四、启发学生思维,展开联想:
  
  我们身边是不是有很多的美的东西呢?扫把美不美?它用自己的身体清走垃圾,把清洁留给了人们;凳子美不美呢?它每天默默无闻地呆在我们的身体下支撑着我们学习文化;请看最常见的一种东西“粉笔”美不美呢?
  物形特征(正直、实心、无缝、洁白、小巧、灵活)
  内在气质(默默无闻、粉身碎骨留下知识痕迹、不会唱歌但能谱写出优美的曲子)
  
  五、学生讨论后马上模仿《白鹭》原文进行写作《粉笔》
  
  六、总结:学生写作情况较好,把握了咏物寓情的基本手法,并能把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结合起来,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
  “洁白的你,虽然没有红绿的错综,但是更显示你的清纯,没有天蓝的色彩,你也会象白云一样永飘不落。”
  这几句对粉笔的物形描写恰到好处。
  对于粉笔内在气质的描写更有独到之处:“粉身碎骨魂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你的身躯使多少人学会了从来不懂的知识,为自己的将来,写下成功的期望。那散落的一朵朵小花,便是你走过的足迹。你是一个自由的绘画家,在长方形的舞台上指导人们该怎样去做,去解答疑难问题。在老师的挥动下,你那小巧的身躯在黑幕上渐渐变小,但一直是直立的。”
  这些语句抓住粉笔在老师手中,在黑板上写字的情景进行动感描写,惟妙惟肖。
  有的学生从粉笔的落脚处突出粉笔的团结,甘愿牺牲,默默奉献,是这样写的:
  “一百个兄弟同住一间方房子,但从不觉得拥挤。因为你们的心实实地压在一起,为友好也为团结,笔直的身子,紧密的站着,同样的个头,没有一个想比其它更高、更好的。每当老师拿出你时,兄弟们虽有舍不得,但为了别人能够理解、明白、弄懂问题,你们宁可牺牲自己。”
  看了学生生动有趣、妙趣横生的字句,我感到兴奋不已,学生们的想象力是多么丰富啊,只要我们教师能正确、恰当、适时地进行启迪、引发,必将使他们的想象插上翅膀越飞越高。
  以上是我的一点做法,一点体会,供同行们参考,有不妥之处多提宝贵意见。
  
  沙艳梅,河北迁安职教中心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