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现代教育技术下古诗词教学的思考

作者:刘新东




  语文是一门古老的学科,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给这个古老的学科注入了新的血液,也带来了冲击。多媒体技术越来越成为教育的重要工具,它声图文的形象直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的交互性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它浩如烟海的信息量能培养学生探究和发现的学习能力。但是,在享受着现代技术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不恰当的理解和运用信息技术会给语文教学带来负面影响。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加大了传统文学在语文学科中的分量,文言文的教学问题也因此而再次突出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如何让传统的文学样式和现代的先进技术结合在一起,似乎更值得人们去思考和探讨。信息技术这种新的教学手段产生了巨大的教学力量,这是不容置疑的。然而,当我们从“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中解放出来的时候,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也是一种教学工具,应该防止被“高科技”转移了我们认识它的眼光。本文想就信息技术下的古诗词教学问题,做出一些思考和分析。
  
  一、信息技术下的古诗词教学现状
  
  古诗词是我们民族中最精粹的文学样式,融饱和的感情、高超的艺术、丰富的想象和精美的语言于一体,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当网络环境成为了教学的背景,多媒体技术走进了课堂时,古诗词的教学一时间也热闹起来,突破了许多传统,找到了许多载体,出现了许多鲜活的面孔。我们欣喜地看到,信息技术的运用,比一幅挂图的展示进步多了,比一个教师的表演也进步多了。然而,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古诗词的教学现状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
  1.多媒体技术的滥用
  自从语文教学引进了多媒体技术后,许多教师所设计的古诗词课件就变成了教师使用电脑平台向学生展示教学素材的工具。我们不可否认,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从学习者来说,这本是件好事,但具体到古诗词的教学中,这一点却值得商榷。图片可能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赏读可能主宰了学生的理解,而视频可能格式化了诗词的内容。当前,许多老师滥用多媒体技术,把大部分功夫花在课件的制作上,如诗词素材的搜寻与选取,画面的设计与处理,声音的剪辑与调配以及大量文字的输入与排版等等,耗时巨大,却往往忽视了课堂学法的研究,以至于收效甚微。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做法是有限的古诗词教学中不可取的。
  2.古诗词教学方向的迷失
  色彩斑斓的信息技术,容易让许多语文教师迷失古诗词的教学方向,他们不再去把握古诗词的教学目标,而着重关注古诗词教学的方式,“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一些教师把诗词内容肢解成一张张的幻灯片,所谓的课件不过是“知识搬家”、“书本搬家”、“板书搬家”;一些教师把古诗词教学课上成了展示课,片面追求花哨,更有甚者,把古诗词教学俨然改为电影欣赏课,让学生在画面和声音的诱引下完成古诗词的学习,课堂里“不说一字,尽得轻松”。这样的语文课上“活”了,但同时也上“空”了,轰轰烈烈而不知所得,归结起来,就是教学流于形式化,没能把握古诗词的教学方向,也没从古诗词的教学根本特点出发。
  
  二、古诗词的教学将带给学生什么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艺苑中的一株奇葩,蕴藏着丰富的文史哲等文化内涵,传承和学习这一民族瑰宝无疑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责任。古诗词教学属于文言文教学的范畴,但不等同于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一提法,很好地揭示了古诗词教学的目标。下面从三方面加以阐述。
  1.审美愉悦
  古诗词是流动的音符,它生动的形象、优美的意境、精致的语言可以带给学生审美情趣、精神愉悦和情感满足。古诗词具有思想美、情感美、形象美、节奏美、音韵美和语言美,而正是这种综合效应,使其产生了独特的艺术价值。在古诗词中,最耐人寻味、引人遐思的就是诗词的意境。学生能否很好地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往往就在于能否很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但是意境又是能让人感受领悟、玩味无穷而难以明确言传、具体把握的一种艺术境界,这在中学生来说,就表现为理解的多元化和渐进性。
  2.教化熏陶
  古诗词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渗透了作者对生活、人生、社会的感受、理解和评价,并显示出一定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情操方面的倾向性,这将带给学生心灵的净化和思想的升华,从而具有了教化熏陶的作用。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种教化熏陶不是老师强加的,是作品本身在与学生的对话中产生的,因此,在古诗词教学当中,文本和学生的对话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学习借鉴
  古诗词的艺术水平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其创作手法及蕴藏于中的创作精神,值得后人去学习借鉴,这就表明,我们的古诗词教学,能够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榜样和借鉴的范式。
  
  三、信息技术下的古诗词教学出路
  
  那么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背景下,古诗词教学的出路在哪呢?语文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可以说,自从有了汉字,就有了语文教育。在漫长的语文教育发展过程中,人们找到了一些基本的学科规律,如“读思”结合、“读写”结合、课内外相结合、诵读理论、“举一反三”、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等等,同时人们也认识到学生学习的模仿性、生活化、兴趣导引等认知规律。在这样的认识下,结合当前的信息技术来审视我们的古诗词教学,我们才能找到古诗词教学的出路。
  总结和思考古诗词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古诗词是种特殊的文本内容,饱经岁月洗礼但光彩依然,因此我们的教学既不能完全舍弃传统方式,又不能固步自封,置当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于不顾,简单说,就是一个如何复古与怎样创新的问题。复古是为了传承精髓,创新是为了突破框框。
  1.复古:让传统焕发光彩
  否定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方式,是一种浅薄的看法,作为传统文学瑰宝的古诗词,如何进行教学,“往回走”是很有必要的。不能任意地用一些所谓的“新理念”和“新技术”去否定那些行之有效的做法,那如何让我们的古诗词教学走进复古呢?笔者认为应该注意这几个方面。
  (1)多诵读。诵读是千百年来人们从诗词学习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是学生真正从古诗词中受益的不二法门。传统语文教育非常重视吟咏、熟读和背诵。做好诵读,首先要响亮。朱熹说:“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其次要纯熟,达到自然成诵。
  (2)以感悟为基础的理解。积累是基础,感悟是关键。以感悟为基础的理解,才是学生和古诗词之间的真实对话,才会构成学生生命中的精神素养。但是我们看到,信息技术下的古诗词教学,往往贯穿着老师认定的一些图片、音乐、视频以及讲解。图片和视频代替语言可以直观化,但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需要这种直观化吗?那些成人化的讲解,对学生来说,不是一种蛮横的干涉吗?本来充满情趣的古诗词内容就这样被多媒体肢解成了知识的条文,格式化为限定的理解。每个学生在朗读诗词时会呈现出自己脑中生成的整体画面,它是不能拆分为独立机械的“构件”的。由此可见,古诗词的教学一定要注重学生基于个人感悟上的理解。
  2.创新:以信息技术为杠杆
  那么古诗词教学面对这种新的教学手段,应做出怎样的调整呢?笔者认为不能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下的古诗词教学理解为运用多媒体技术(主要是课件)上课,或者片面地看成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古诗词的教学。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和思考,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自由表达,实现交流。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为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帮助,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对话和交流。我们知道,古诗词的教学除了要让学生多读多背之外,还要促进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老师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以前的课堂教学难于满足这一点,但是运用网络技术,我们可以很轻松地做到这一点。
  当前,e—mail和bbs是网络交流的主要方式,在古诗词的教学期间,老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发e—mail来探讨学习问题,当然,如果能够建立班级网页,开设一个班级学习论坛,将更有利于学习的展开。在论坛当中,学生的交流也是多媒体化的,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音频视频,这样的交流方式远远胜于课堂上口头表达的单一方式。
  (2)加大容量,实现拓展。信息技术的运用,开拓了课堂的空间,加大了教学的容量,这是大家的共识。作为古诗词的教学,尤其需要迁移拓展,以促进学生对诗词的感悟和理解。
  通过网络来实现资源的共享,加大学习的容量,无疑能够弥补课堂上的许多不足。作为老师,首先要熟悉网络资源,这是教师备课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次,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可推荐文章篇目或相关网站供学生查阅,更好的方式是出示相关主题词,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己搜寻和处理信息。在这样的学习当中,学生的学习容量,课堂上是无法达到的,这也就是信息技术在实现拓展上的最好运用。
  (3)以学定教,实现整合。多媒体技术和古诗词教学的“联姻”,一定要注意“婚检”,否则就容易出现“畸形儿”,这是古诗词这种特殊的文学样式所决定的,作为执教者,对此要保持审慎的态度。许多有识之士指出,古诗词的教学朗读是基础,感悟是关键,在这样的教学观念指导下,把握“以学定教”的原则,才能更好地实现多媒体技术和古诗词教学的整合。
  当前,多媒体教学资源极为丰富,它给教学带来的实惠是有目共睹的,但在古诗词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古诗词的教学目标出发,从学生素质发展的要求出发,坚决摒弃把课件当成课堂教学的时髦、标签和演示的做法,做到用而有度,用而有利。此外,作为教师,面对网络无比丰富的素材和课件资源,要运用“拿来主义”的眼光,去粗取精,整合成最有成效的教学课件。因此,我们必须懂得在教学过程中,离开了“自我”,任何先进的技术和手段都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刘新东,教师,现居江西都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