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克服忌妒心理的几种方法

作者:桂雅丽




  亚里斯多德说过:妒忌是对自己同胞所犯的罪行。也就是说,人最容易对与自己相像的人产生妒忌。妒忌与友谊是一对反义词,它是一种卑微、消极的情感。妒忌的人感到别人的成功贬低了自己,这一成功正是他自己想要取得的。他贬低他人或他人的成就,以此来弥补他们自己认为损失了的那些东西。
  妒忌的实质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或虚荣心在作崇。
   中学生最容易产生妒忌心,因为这一时期他们的自尊心特别强,他们追求个人威信和荣誉,总想“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以其引人注目。攀比意识极为敏感。他们比成绩、比衣着、打扮、长相等,几乎什么都比。比赢了就沾沾自喜,比输了就哀伤,甚至嫉恨、仇视获得成功的同学。于是轻者或冷嘲热讽,或打小报告,或疏远同学,严重者还会引起暴力悲剧。
  如何使学生克服妒忌呢?
  首先,妒忌的根本在于“攀比”,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如何正确认识“攀比”现象。使他们把落后的、消极的和不健康的“攀比”,变为积极的、进步的和健康的“攀比”,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第二,引导学生变忌妒为发愤。很久以来,人们就用发愤的方法来把妒忌转变成比赛或竞争。教师可用这方面的事例,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使他们认识到胜负是暂时的,只要发愤努力,一定能赶上和超过同伴。
  第三,教师教育学生一方面要有阔大的胸怀,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表扬与批评。失败了,不气馁。吃一堑,长一智。对同学的成功应衷心祝贺,并虚心学习其经验。另一方面应教育成功了的同学切忌骄傲自满,要主动诚恳地帮助和关心失败的同学,以便使他们从内心感激。
  做到了以上几点,就有可能消除妒忌的紧张空气。
  
  桂雅丽,教师,现居湖北黄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