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打开心灵之窗

作者:陈 巍




  柏杨先生在21世纪到来之初,提到生命个体中“尊严”这一话题,同时强调指出“健康”和“阅读”是个体生命中谁也无法替代的。笔者认为习作与健康、阅读一样都是生命的活动,都是生命个性化的行为,它的第一要义是自主,是全身心的投入,是学生开启心智、打开心窗从而认识自我、认识自然与社会的金钥匙。有了这把钥匙就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为此必须建构学生独特性的习作方式,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促进生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要想在初中三年里实现语言表达和语言思维能力的质的飞跃,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书写生活的能力;必须注重激发学生走进文本的热情,用心与文本作者及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生生、师生间的心灵对话。只有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心窗,走进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怀,提升其文化品位,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此,笔者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首先,在学生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练笔竞赛活动。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在练笔簿的封面或首页写上“我手写我心,笔下倾心声”这十个字。在命题或半命题的基础上自由写作。要求学生走进生活,找到自我,书写自我与生活的契合点,书写独具个性的生活体验。像“————的我”,“感悟————”,“————的体验”,“————的滋味”,“我最…的人”,“我最…的事”,“一次…的旅行”,“我的…生活”,“我最…的一部书”等近200组便于学生直抒胸臆的文题供学生练笔时选用,各取所需,各抒己意。当然,对这些题目应进行由浅入深的选择指导。对练笔簿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词、句、段、章及时予以点评,褒扬,张贴在教室或推荐到报刊发表。同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彼此交流。练笔簿一学期小结一次,每一学年总结一次,由班内的“好事者”充当编辑,结集成册,打印留存,人手一份。
  其次,开展读书竞赛活动。阅读是生命的个性化行为,没有读者的自主,文本的精魂、文本语言的生命力,进不了读者的心田,读者享受不到遨游在智慧海洋的乐趣,更不用说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再者,生活是个大概念,学生不能只关注自己的生活,囿于自己生活的时空圈子,必须神游于人类所有的生活,不管是原始的,还是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的;必须心领人类文化积淀中的智慧,不管是科学的还是人文的。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心灵历程,才能让学生穿越失败,穿越成功,穿透永恒。
  具体做法是:以教材为例子扩读到自读课本,推荐自读书目,课余时间有条件的可走进各级书店、图书馆、阅览室,并给与读法指导,像“养成圈点勾画批注的读书习惯”、“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座谈举隅”、“读思悟紧密结合例说”等等。如何让学生以自己的感知为基础,以吟诵品位为情感投入和个性理解为切入点,最终达到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心灵沟通”,我认为必须引导学生读经典名作。因为那都是人类与民族文明的结晶。让青少年学生通过阅读与思想、文学、科学大师们进行心灵的对话,就可以使他们从人生的开始,就站在大师肩膀上,有一个精神上的高起点,这对他们的终生学习与精神发展会起一定作用。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总是以本民族的经典作家来教育后代的。比如莎士比亚、普希金、托尔斯泰、雨果……分别是英国人、俄国人、法国人……从小就耳熟能详,以至家喻户晓,同样我们也应该让屈原、陶渊明、杜甫、曹雪芹、鲁迅等这样的民族文化精英的精神遗产代代相传。
  走进书的海洋,沐浴人类智慧的光辉,打开一扇神奇的窗子,从这微风吹拂的窗口,投进一片纯洁的真理之光。于是有了生命中从未有过的深层渴望: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飞翔!
  再次,进行生生、师生间的心灵对话。口语表达与语言思维训练等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生命体验,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交流体验的空间。如果说类似于课前三分钟演讲这样的口语表达活动,让学生言为心声、声情并茂地张扬个性的话,那么以“心灵之约”的方式,几位志同道合的学友在同一片“土地”上,面对同一话题各抒己见,彼此间进行心灵对话的同时进行深层次的思想交流,则能直接提升学生的生命本位。具体做法是:班内任七人自由结合,在很庄重的笔记簿上每人一天轮流发表自己的言论,对自己关注的诸如生命、人生、文学、社会、理想等等话题进行深刻地表达与交流,可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亦可互相辩驳;可抒发自己内心的一段心灵历程;亦可再现自己观察到的人生百态、社会风情、文化现象等。作为师者,则每天直接参与到各小组的“心灵之约”中去,既做导师亦是朋友。可参与讨论,亦可折衷见识;可指点迷津,亦可在心中、在时空中留存。这部记载七个人曾经的心灵历程的纪念册必将成为学生未来发展中心灵疲惫时的驿站,将成为每个参与者记忆中永久的珍藏。
  运用语言的能力,驾驭语言的能力,是一种心灵的力量。有了心灵的力量,语言就有了创新的翅膀。锤炼语言,也就是锤炼思想;追求表达的独特与精致,也就是追求思想的独特与精致。
  当然,为了让学生的习作有汩汩不尽的源头活水,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还特别注重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训练与指导。具体做法是:按照教材编写的体例,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尽可能把课本上的语文实践活动扎实有序的开展。一般是这样几个步骤:先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做各种必要的准备;再明确具体的方式和要求,并指出本次实践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以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为例,活动题目为“献给母亲的歌”,提前一周让学生搜集古今中外有关母亲的诗词、歌曲、美文等,自选角度,自拟主题,办一期手抄小报,其中至少要有两篇(首)是自己对母亲或母爱的倾情认识或独到的感受。还要求学生给母亲洗脚,与母亲交流,了解母亲曾经的一切,走进母亲的心灵世界,进而写出关于母亲的真实文字。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先小组内自评、互评,选出优秀的代表本组在班内展评、交流。这样,以“母亲”“母爱”为话题的优秀作文材料、优秀习作就真实而大量地涌现了出来。这样的一次活动,不只让学生积累了作文材料,可贵之处在于,学生找到了构筑生命大厦的基石,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总有一股爱的泉水,滋润着成长的心田,永不干枯。
  除了教材中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外,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进行实地考察与采风。特殊情况下,还要针对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时安排综合性学习活动,如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害发生之后,我就让学生看央视一套现场直播的大型赈灾义演文艺晚会(剪辑)并以“地震”为话题搜集材料、辅以相关的情况报道、给灾区幸免的中学生写信。相信这次活动定会开启学生认识死亡、审视死亡的心灵之门。他们会重新思考生死、荣辱、祸福......
  初中三年对于一个渴望成长的少年来说,是何等重要无庸讳言。这三年中练笔、读书、心灵的对话、综合性实践学习等等应依初一、初二、初三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灵活安排而又各有侧重,初一重点以练笔为主伴以读书实践,初二主要以读书为主伴以练笔实践,初三主要以心灵的对话为主,伴以读书创作。经过近几年来的实践尝试,作为学生心灵成长历程的引导者得到如下一些体会——
  其一,作文连接着健康的生命。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与生命之间表达和沟通的训练。这种训练也可以用口头方式进行,但相比之下,书面方式更为正式、周密和精致。
  作文连接着健康的生命,作文育人即通过作文培育健康的人,让习作者的心灵沿着健康的人生轨迹不断攀越,从而获得文化的浸染、精神的陶融和理智的启悟。让儿童在习作中成长,在成长中不断深入了解广阔的世界、往昔的时代、他人及自然与自我的关系,建构自我与世界的丰富关系,感受到人类智慧的高妙和伟大心灵的美好与深邃,从而使学生感悟到世界的一切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感悟到“生活没有旁观者”这一朴素的真理。
  语文教师的所有努力都不能代替学生要表达的自我生命,不能靠超强度的引导和训练剥夺他们独特表达个体生命的本领,必须挖掘每个学生的生命内涵,并且边挖掘边建构,决不允许自己的学生失落了人格建构期的天真和活跃。为此作出的种种尝试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成长为独具个性、有价值的生命个体。
  其二,教师的成功在于学生。看到学生细腻的文笔、真切的情感、灵动的思绪、阔大的胸怀;看到他们对生活的独到感悟和释怀,对生命的深刻解读与超越,对社会的热切关注,对人类文明的向往、接纳与思考;看到文学的种子在一颗颗纯真向善的心灵里生根发芽,健康成长。语文教师能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用心记录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是语文教师的最大成功。
  其三,作文教育应引导人的心智生活。走进生活、走进文本、走进心灵打开心窗的有效尝试恰恰诠释了作文教育的深刻内涵,是一个语文教师实施作文育人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的思想和灵魂就在这一过程中得以沉淀升华。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冰心说过,这个世界“是个性化、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情趣的。是心灵的笑语和眼泪”。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国平指出,教育的意义是通过那些使他品尝到智力快乐和心灵愉悦的学习,把人引导到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心智生活之中,拥有心智生活的人越多,从其中产生出世界历史性的文化伟人的机会就越大。由此看来,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如何让他们在豆蔻之年就学会做人、学会作文,确保他们以后能有“尊严”的活着,必须尽早打开他们的心灵之窗,让他们的心灵自觉指向伟人,与伟人等高。
  
  陈巍,教师,现居江苏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