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腹有诗书 笔下生花
作者:邹建波 周云波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是积累素材,积淀生活;“腹有诗书气自华”,不仅是积累,而且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功夫;夫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则既是学习思路的总汇,也是写作路标的昭示。前人的这些经验告诉了我们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积累——加工——辨析——升华”。教师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去探索搜求、实践落实、提高跃进。这个过程的实践情况体现着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大小;这个过程的提高情况体现着指导和学习主体的努力相结合所产生的实际效应的优劣。只有这些都得以贯彻实施,写作教学才能柳暗花明,别有洞天。我的做法是:
一、倾听万籁,陶冶情操。曾几何时,人类以为自己高于自然,是自然界的主宰,因而过多地把目光投向社会本
身,造成了人对自然居高临下的现状。人类这种长期的自我陶醉,导致了心灵深处与自然界的隔阂。如今,崇尚自然、领略自然、回归自然的风气迅速扩展开来。这种人性的回归,就是人的生活层次提高的充分体现。对写作而言,这个过程既可以提升自我境界,又能使人们获得写作的灵感和素材。苏霍姆林斯基说:“从学生的学校生活开始起,我们就在他们面前关闭了通向大自然迷人世界的大门,他们不能倾听小溪水的淙淙声,不能倾听春日里融雪的水滴声和云雀歌唱。学生仅仅在背诵描绘这些神奇事物的枯燥无味的干瘪句子。”这位教育大家又是怎样使学生迷恋于大自然的呢?他描述道:“我们坐在山岗上,感受着晚霞、夏天的黄昏、星星的闪光、徐徐的和风以及蝈蝈儿的齐鸣声……”,这样的场景,怎不让我们的心灵慢慢升腾?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牵起了人们多少遥远的想象?朱自清的《春》之颂,鸣奏了多少绿的赞歌?一幅“荷塘月色”图,蕴含了多少无言的思索?碧野的“天山行”,勾起了多少热血青年对大西北的向往?这一切昭示我们:我们可以打开心扉,寄情山水,融入自然,去回味江河湖海的博大,去体会山川草木的灵性,去感悟生灵万物的进化。人类是渺小的,宇宙是浩翰的;人类又是伟大的,宇宙又是可知的。对学生而言,大自然是一座写作知识的宝藏!启发和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受自然、升华自然是我们的职责。打开学生尘封的原本对自然有着浓厚兴趣的心灵大门,开拓一片新天地,是解决学生缺乏写作内动力问题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使命。
二、体味生活,富厚积淀。学生生活在“社会”这个集体里,可以享受生活,更应该认识生活、总结生活和提炼生活。从一定的意义上说,生活就是一部重要的人生教科书,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发掘生活的宝藏。积累越丰富,认识越深刻,发现越透彻,获取的精神财富就越多,体现的人生价值就越高。长期有计划有目的地积累,学生会从感受生活的趣味中获取自己的生活底蕴,开拓自己的写作视野,积淀富厚的生活素材,从而走向写作的成功之路。要引导学生不仅关心身边的小事,如家庭、邻里、亲朋关系等;更要关心国家的大事,如体制改革、国际风云等。不仅要感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动态,还要领略形态之美、意蕴之美,培养爱国之情和环保意识。要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分析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探究丰富多彩的事物实质。我在这里更想指出:传统的教育观念,常常把学生看成等待写字着色的白纸,或者是等待填塞知识的口袋,他们没有主动性,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与发展。他们的“成熟”是按成年人的模式塑造和规范出来的。一刀切的模式化教学凝固了他们跃跃欲试的冲动,扼杀了他们多姿多彩的个性,断送了他们大胆新奇的创造。失去了兴趣,他们便逐渐把感官、想象和思维锁闭起来,或者乖乖服从,或者彻底反叛。试想,一个新时代的“闰土”,怎能写出纵横跌宕、激情飞扬的文章?教师应该把目光放得更长远、更开放。我们既然让学生去认识真善美与假恶丑,那么就更应该让学生去审时度势、判断取舍。在写作的过程中,“自求”得到的素材,会使文章更具实、活、新的品性。马克思说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其实就是社会生活的提炼和典型形象的升华。作文看重的是真情实感,应散发着生命的活力,跳动着时代的脉搏,而模式化的作品,人人都会拒之千里。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做路灯,却“甘作”河床呢?学生对社会、对生活的新见解,一旦得到了老师的赏识,就有了更旺盛的斗志和更充足的干劲,未战先怯的现象就会烟消云散。这种自我收获,哪怕只有一点点,也是学生自己探求的成果;这种真诚表扬,哪怕只有一点点,也是学生前进的动力。这样,写出的作品才有创造性,写作教学才能是一片充满生机的绿地,作文的主人才会成为“新人”,生活这部人生教科书才算真正发挥了作用。
三、兼收并蓄,汇词成诵。如果把“来自生活(包括自然和社会)”当作成功作品的源头,那么“诉诸真情”就是写作的内动力。钟嵘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哪位文坛巨子在挥毫泼墨之际不是千万顷感情的波涛在翻滚?富厚的生活积淀,冲出他们的喉咙,滑落于他们的指尖,流淌于他们的笔端,开拓了一片又一片的新天地。获取生活底蕴除了领略自然、感受生活,还可以从书本上获得。阅读是又一重要手段,“腹有诗书气自华”,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开展课内外阅读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它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腹中充实了就易于和接触的事物发生“火花”,产生联想和想象,进而形成深刻的思考,达到高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吴心田先生说:“要把作文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与阅读教学紧密联系起来。”这是吴老的经验之谈,也是他的忠告。
材料有了,激情有了,就必须有使材料和激情联系起来的桥梁——词汇。基于两种现状必须引起我们对“连词”练习足够的重视:一方面,高中生语言表达中常见的“小儿科”式的“大白话”;另一方面,学生不能熟练地利用词汇来准确形象地表情达意。所以教师要加强学生品词、连句的练习:对同一个写作对象反复使用不同的词汇来描述,对同一组同义词反复使用不同的句子来辨别。日久天长,学生大脑中存储的其他词汇也会激活,从而达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的写作境地。这样,写作课就真正变成了学生施展才能、抒发抱负的理想天地了。
邹建波,周云波,教师,现居山东荣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