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写作兴趣的酝酿及其它
作者:牛莉莉
一、指导主体,积累酝酿兴趣。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关键,外因是条件。在写作兴趣的形成过程中,首先要从主体着手,抓住了主体,就抓住了关键。作文之前,应注重坚持指导主体,积累酝酿兴趣。
(一)强化学生的写作意识。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相信人具有学习的天然倾向,但他只对能够大有影响于个人行为的知识才感兴趣。”因此,当学生们从心里觉得作文“确是大有影响于个人行为”的知识和技能的时候,兴趣的酝酿也就开始了。教师应真正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作文,写作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的意义有多么重要,可以通过讲述中外名人的故事,身边发生的小事作为生动事例,去打动学生,让他们感到作文是自己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拓宽学生的写作空间。教师应让学生走出“小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并使之成为作文教学的必修课。只有对生活中的人或事有所观察和了解,才会有所感受,才会产生写作欲望。大自然的芸芸众生,千姿百态,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利用教师指导的思考,边观察边记录,就拥有了一份自己独特的感受。这样,大脑中收集的信息越多,生活积累越厚,兴趣积累也就越浓。对生活的感受多了,充实了,自然对写作也就有了兴趣。
(三)引导学生广为采撷。写作上的“有米之炊”单靠在生活中观察、搜寻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多读多记,广为采撷。现代社会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视听天地”:图书馆、阅览室、电影、电视……其中包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教师应提倡学生多看,多听,多读,涉猎方方面面的知识,鼓励多看优秀影视片,每位同学都要设“妙语集萃”和读书卡,收集名人名言、成语典故、歇后语等,这些素材的积累实际上就是兴趣的积累。
二、利用客体,诱导激发兴趣。
培养写作兴趣仅仅抓住“主体”是不够的,还要注意“客体”对“主体”的刺激作用。这个客体其实就是作文的题材。
(一)选好题目。一个好的命题会打开学生写作的闸门,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而命题为《假如××活到今天》,要求大家想象一下熟悉中的人物如果活到当今社会会怎样,学生们则表现出深厚的兴趣,思想的野马会跑得很远很远。孔乙己当上了“咸亨”酒店的老板、卖火柴的小女孩办起了希望小学……洋洋洒洒,生动有趣。实践证明,如果题目“可口”,学生往往都能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尤其是“差生”,他们的心灵深处,情感更为丰富,郁结更为复杂,一旦题目能打开其情感之门,自然文如泉涌。
(二)巧用情境。让学生临境作文,也是培养兴趣的有效方法,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两个学生正在争吵、有矛盾的事件,等等,都可作为写作素材,让学生进行心灵的测试,自然也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现身说法。先学生一步写“下水作文”,这也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好办法。作文课上,先给学生们读自己所写的文章,再讲述作文时选材构思的经过,然后布置相应的作文题。这样做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因为他们喜欢能写作文的语文老师,想知道也爱听教师写作时的甘苦,而且当听到老师所写的就是身边的小事,是他们熟知而又未捕捉到的,对“身在宝山不识宝”的学生来说就会使他们恍然大悟,打开写作的思路。
三、鼓励主体,巩固发展兴趣。
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之后,起着媒介作用的教师还应注意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巩固和发展兴趣。
(一)批改。教师对学生作文首先要做到及时批改,及时把作文结果反馈给学生。不妨采用学生互批和个别面批的批改方式,这样可以使学生及时知道作文情况,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教师的信任和对其指导作文的兴趣,于是作文就成了学生生活中的乐事。
(二)评语。教师在打分和评语时不宜只采用横向比较法,应因人而异多用纵向比较。对作文基础好的不要总打高分,以免产生自满情绪,评语中要“玉中指瑕”。对作文基础差的不要总打低分,以免丧失作文信心,评语要“沙里淘金”。我还把评语看作与学生心灵交流的最好方式,它不仅是对学生习作的评价,也是师生之间的一座心桥;不仅教他们如何作文,也在教他们如何做人;尤其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和导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发表。范文选读,同学传阅,就是一种小范围的发表。作文讲评时,尽量涉及尽可能多的学生,用“扩大鼓励面”的方法多“发表”几篇。不仅鼓励基础好的,更要鼓励基础差的,把讲评课变成表彰课,让学生的作品得到认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还可以组织办油印小报、办作文墙报、编作文选、向报刊推荐,使更多的学生有“发表”的园地。而后,师生共同品味那果实成熟后的欣喜,其乐也融融。
作文前积累酝酿兴趣,作文时诱导激发兴趣,作文后巩固发展兴趣,是培养写作兴趣不可缺少的三个环节,它们犹如链条,环环相扣。如果每次作文自始至终都注意了兴趣的激发培养,日积月累,就会形成良性循环。
牛莉莉,教师,现居山东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