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对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思考
作者:郑新华
《新课程标准》对九年义务教育的阅读作了相应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
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特别强调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解读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得知如下信息:一是新课标强调学生用两条腿走路,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并举。要完成400万的阅读量,更重要的要在阅读中形成良好的语感。要求学生有大量的阅读实践,包括阅读时间、阅读对象及阅读指导。二是新课标要求的落实最终要体现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上。
一些农村中学的条件和旧的办学体系、教育模式却使语文教学存在着缺陷。长期以来,许多学校只重视课内,忽视课外;他们扎扎实实地开展课内教学,却可有可无地进行课外阅读。这一块始终处于类似“鸡肋”的角色。大部分教师上完了《刘姥姥游赏大观园》,顺口说:同学们,《红楼梦》是四大名著,在课外你们一定要找过来看看。可是仅此而已,说完就等于学生看过了。笔者所处县应算经济发达县,条件尚可,但学生课外阅读开展有序的学校几乎没有。学校都建有阅览室,可书架上的书大多是静悄悄的呆着;有的教室设有读书角,有读书角的花大多也是孤零零开;老师可能对课外阅读也有要求,但大多是停留在说,没有做,或者是不扎实和认真地做。学生也有课外阅读,但人数凤毛麟角。在上课还偷偷看小说的学生似乎早已经成为白垩纪的恐龙。现状和要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
江苏大卓中学的旭杰老师做过一份调查,结果显示阅读数量上有8%的学生一学期未看上一本书,而且阅读的类型上喜欢看通俗读物(漫画、卡通、武侠小说、报纸杂志等)的人数超过文学名著的人数。而文学名著中又极不均衡,童话的比重最大,像《春水繁星》、《骆驼祥子》、《朝花夕拾》、《童年》,看过的人寥寥无几。更令人吃惊的是调查结果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影响力很有限,学生认为教师对他们没有影响的竟占到79.07%。从中对目前特别是农村中学中课外阅读的现状可见一斑。
二、问题的症结:现状形成的原因分析。
为什么素质教育已全面铺开,新课程已大面积实施,新课程理念已深得人心的今天,还会出现这样的现状。究其原因,审视我们的教育环境,教育方法,笔者觉得有如下原因:
1.观念上的原因
教师不重视课外阅读。这里所谓的“不重视”是指主观上的“重视”,而客观上的“放松”。教师比学生更清楚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在行动上并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在升学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学校注重的是升学率,教师为了完成学校下达的指标,也就只顾“眼前利益”,不会留些空余时间让学生看课外书,更没有心思指导学生看课外书,甚至有些老师还因此没收学生所看的课外书。
家长不重视课外阅读。这里所谓的“不重视”也不是指主观上的“不重视”,而是指客观上的“无法”或“无力”。家长在孩子读小学时,还经常会买些课外读物给他们,可是等孩子上了初中,眼看着孩子背不动的书包,做不完的作业,哪里还会再买课外读物;抑或看看孩子数学数学学不懂,英语英语背不了,自然自然做不来,眼里早就喷出火来,不把课外书撕了才怪,又到哪里去“重视”。在农村中学,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由于自身或家境的原因,根本“无力”过问孩子的学业,他们不知道该让孩子读什么书,也不知道怎样让孩子读一些书。
学生不重视课外阅读。学生并没有从内心需求和认可课外阅读,他们的“重视”实际上是觉得应该“重视”,仅此而已。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学生总把加强阅读放在末位。没时间不用说了,就是有时间,还不如看看电视,静得下心看书的学生也很少。
2.教育上的原因
现行教育,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虽说“减负”,虽说实施素质教育已有多个年头,新教材新课程已经实施,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学生的书包还是背不动,作业还是做不完。现行制度重点中学还存在,那么最终还是靠考试分数定乾坤。学校、教师为追求高升学率,大量的“题海战术”充塞了学生所有的空余时间。特别是初三学生,每月一大考,每周一小考,大大小小的考试让学生疲惫不堪,哪有时间和精力看书。沉重的课业负担,频繁的考试竞争,使不少喜欢阅读的学生难以开卷。
现行的语文课程有课外阅读的要求,可是制度上并没有保证。农村中学里这一块,始终由语文老师自行调度,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学校可以将阅览室的门紧紧关上,从不对学生开放,校长可不受任何谴责;教师可以自始自终绝口不提课外阅读,也无人监督管理。没有制度的保障,就形成无序和混乱的局面。
3.客观上的原因
没有书籍来源。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这是影响课外阅读的重要原因。许多农村学校没有或开不出专门供学生借阅的图书馆、阅览室,也没有能力去更新补充图书室中的书。农村中学的学生家长普遍对课外阅读理解上存在着误区,他们热衷买的课外书是那些作文书、教辅用书,而大多数的家长会反对自己的孩子买另外的课外书。他们认为那些课外书是闲书,会影响学习。加上经济拮据,也没有太多的零花钱买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书源,当然就无法阅读。
电视、游戏的冲击。这一代孩子基本是在电视机、计算机前长大的,他们更热衷于那些图像式的东西,对文学的迷恋程度大大降低了。如今,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游戏室、网吧遍地都是。不少学生把课余时间都花在看电视、玩游戏上。阅读的启蒙教育太晚了,已经是初中学生了,可最喜欢看的书还是卡通书,他们甚至不会看武侠小说,更不用说文学作品。
三、问题的解决:开展课外阅读的一些建议。
1.观念上的改变
学校管理者要转变观念。说以人为本也好,说新课程理念也好,其实质都是强调人的素质,强调人的全面的长远的发展。学校应认真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以提升学生全面素质为教育目的。学校管理者有理由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学校领导要把这块经费列入预算,要舍得投入。观念上要纳入办学基本理念之中,给学生提供信息,扩展他们的知识面,使学生始终关注社会,课外阅读本身不仅关乎语文。
教师要转变观念。开展课外阅读是会有丰厚的回报的,种下一颗种子,它会开出美丽的花朵。从长远处说,它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它将不止给语文学科语文水平带来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水平将得到培养和提高。从近处说,它是绝对能提升学科成绩的,是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大法宝。教师与其拼命在课堂内熬油,还不如抽点时间给学生指指路,指挥学生到更广泛的天地吸取养分,学会自己去拼命。
学校和教师还要扮演学生观念,家长观念改变更新的催化剂。教师要做布道者传教士。要宣传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要让学生树立一种大语文教学观,把视野放宽到家庭生活、社会实践的广阔领域里。要多讲更要身体力行。
2.教育部门和学校
第一是投入,只有先投入,然后才能去讲产出。要投硬件也要投软件,硬件是指办学条件,建起顶呱呱的图书室、阅览室,农村初中的学生大概也能和城里学生一样侃侃而谈了。软件指对教师素质的培训提高,只有师资水平提高,教学才会得到改善。
改革完善有关评价考核体系,用制度化来固化这一块工作,也是教育部门的行为。规定学校报刊书籍的资金投入率,不但考核学校的藏书,而且考核藏书的使用率。开出专门的课程,举办各种有关的活动。形成一整套制度来保障实施。
3.实施过程
积极地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一方面,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修养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教师的榜样作用能让学生从深层的内心产生震撼,使学生形成一种强烈的内驱力。这便会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要求读课外书。另一方面,知识本身的吸引力的存在。这就需要教师去挖掘。古今中外又多少佳篇妙文流传于世。教师的价值之一便是让学生感受知识中美的存在。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精彩片段、讲述作者创作故事、通过设疑惑造悬念、简介主要内容、借用名人(媒体)评价来吸引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看到知识这一海洋的广袤无垠和缤纷色彩,从而培养他们的习惯。
加强指导,加强反馈,有序地持之以恒地开展。指导学生科学选择书籍,指导学生阅读方法的运用,明确阅读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都是好方法。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做读书笔记,要求学生定期进行阶段性交流,组织阅读兴趣小组,与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联系起来开展一系列的读书竞赛活动,都是反馈的好形式。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尝到甜头。经常鼓励表扬阅读面广的同学。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讲讲自己又读到了什么,把课外阅读的成果向同学展示。专门开辟宣传园地,利用教室墙报、黑板报、“读书角”等,让学生有展示阅读成果的场所。学生可以摘录,张贴从课外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或出简单的手抄画报、名人警句等,不拘一格。
总之,通过我们的努力,愿我们的学生能成为自觉终身学习的学生,愿我们的学生都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有很高的阅读水平。
郑新华,教师,现居浙江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