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关注孩子们的阅读

作者:何芙蓉




  阅读,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没有阅读,学习无从谈起。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类读书时间呈现整体性下滑,越来越多的孩子把目光、精力投向电视、网络等媒体。手捧一本书潜心阅读的时间逐渐被挤占,被忽略。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 使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自1995年起,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阅读日”,向大众(尤其是年青人和儿童)推广阅读和写作。阅读能影响人一生的成长。而当今学生的阅读状况令人担忧。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和网上阅读率的增长挤压了书面阅读的生存空间,让书面阅读正在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
  现代社会发展在给人类带来文明曙光的同时,也投下阴影。如视觉媒体的兴盛对传统阅读行为有了巨大冲击。电视机、影碟机的普及,电子游戏的泛滥,电脑多媒体开始走进家庭,使得到处是流光溢彩的图象,满眼是生动直观的画面,光和影的交织笼罩了一切。语言文字在读者视野中日渐消失,阅读行为由对语言文字的关注转为对图象符号的青睐,古老的印刷文化逐渐被新兴的视觉文化所取代。如许多经典名著都被制作成了电视电影作品,学生不用费力苦读,只要坐在家里,吃着零食就可以了解名著的内容,快餐文化导致学生也有这样的快餐思想,所以学生更多地选择了电视和电影,而不是厚厚的书本。网络随着其优势的发展也逐渐表现出其负面影响,现在许多中学生不愿意读书,更多的是受到网络的吸引。
  有专家指出,书面阅读最大的特点在于阅读的是标准的“书面语言”,作为标准的语言文字写作形式,不仅有严密的逻辑文理、简明凝练的用词造句特色,更能营建较高层次的文化氛围,展现理性的风采。因此,书面语言在印刷媒体中被大量运用,与网上阅读的“快餐化”“浅阅读”相反,它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建构着象征、思辨的世界。而这一特性对于成长中的中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2007年,山东一所中学提出了“读书,为生命打底,为人生奠基!”的口号,并举行了首届校园读书节。他们的做法引来一片争议,但更多的是赞赏。因为书面阅读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其他媒介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构筑书香校园”,不再是一句口号,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入这一行列。他们在尽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引领孩子关注阅读。家庭,是孩子课外阅读的广阔空间,那我们的每一位家长该做些什么呢?
  1.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阅读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培养,当家长自己沉湎于电视或上网,却呵斥孩子去看书,他们怎会心平气和去读呢?0只有自己以身作则,极力孕育“书香门第”的氛围,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孩子自然而然会拿起书。家长用榜样带动法带动孩子参与阅读,这样长期坚持,就养成孩子阅读的习惯。现在还特别提倡亲子阅读,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课外书,鼓励孩子发表意见,或向孩子提出问题,与孩子一起讨论,一起分享其中乐趣。这更易激发阅读的兴趣。
  2.努力净化阅读环境。在孩子读书时不开电视,不上网游戏,不玩麻将,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那样,别无选择,只能看书。如果有空,多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让他感受读书的良好氛围。
  3.提供多层次阅读素材。既要引导孩子们阅读文学、故事类课外书,也要多读科普读物。文学作品由于有人物,有情节,容易引人入胜。多读文学作品对提高语文水平也大有帮助,而学好语文又是学好其它功课的基础。但不能将课外阅读仅仅局限在文学作品狭小的天地里。应该让孩子多了解些大自然,了解些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阅读科幻读物的途径来引导孩子们,诸如《少年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等图文并茂的科普读物是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
  4.引导孩子去读一本好书。在引导孩子走近书面阅读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阅读材料的选择。在关心孩子们课外阅读时,家长也必须要注意正确引导,因为社会是复杂的,书籍之多,浩如烟海,有精品也有糟粕,所谓开卷有益,对未成年的孩子们是不适用的。在引导孩子们课外阅读时,应该特别强调读好书,不读坏书,坚持正面教育,要有意识地抵制不健康读物。
  “读好书,好读书”,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将终身收益。社会、学校、家庭要共同行动起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让阅读为学生的成长护航。
  
  何芙蓉,贵州省遵义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