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古典诗歌鉴赏中的读与析
作者:张付红
一、读作者。
读作者即借助平时所积累的有关作者的生平、思想、时代、风格流派等背景材料理解诗歌。联系社会现实,常常是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捷径。比如杜甫与李白:李诗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清新,富浪漫主义色彩;杜诗格律严谨,情感内敛,沉郁顿挫,充满现实主义风格。两位诗人在思想与诗风上是有差异的,这对我们进一步理解诗含义会有一些帮助。
二、读标题
由标题入手,有时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一般标题均与诗歌内容有关(李商隐的《无题》,无标题除外)。例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从题目上看,我们知道它是一首送别诗。骆宾王的《咏蝉》则为咏物诗,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物我一体的境界。杜甫五律《倦夜》,此题目,颇令人感觉蹊跷,按说,疲倦只有在紧张的劳作之后才产生,夜间人们休息安眠,怎么会“倦”?这是一个怎样的夜?诗人为什么会倦?这些问题都与诗歌内容紧密相连,读者若能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诗歌,则必事半功倍。
三、看序言或注解
有些诗歌常会附有几个注释或是一段文字作为序言。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透露了诗歌的内容,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我们应仔细阅读,从中揣摩其隐含意义,为进一步深入分析做准备。比如:李白的《听蜀僧睿弹琴》。其中有一个注解为“高山流水”的典故,据此典故我们可知伯乐与钟子期之间的知己关系,因此此诗用典的寓意我们就知道了:作者期望得到人生知己。再如苏轼《南乡子》词,下面有一小序:“梅花词和杨元素”,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首写梅花的唱和之作,这对读懂诗歌内容很有帮助。
四、读诗歌,抓诗眼或关键词(附诗)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李白流放途中遇赦,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南面一带,天边景色尽收眼底,站得高,望得远,“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开”的渺远辽阔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李白遇赦,心情轻松,眼前景色也显得有情有意,和诗人分享着欢乐和喜悦。颔联诗眼为“引”、“衔”,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一“引”一“衔”诗境全出,写的诡谲纵逸,诙谐风趣。
五、析表达技巧
诗庄(庄重),词媚(优美),曲谐(诙谐)。诗歌有现实与浪漫风格,有婉约与豪放特点。其抒情手段有直接抒情(直白)与间接抒情(隐晦),间接抒情又常为: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即事感怀……表达方式上可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在构思技巧上有: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相生,点面结合,想象联想,象征寄托……此外,各种修辞及用典亦为表达技巧。如前文所举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一诗,该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综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可谓自然浑成,巧夺天工。
六、品语言
进行诗歌鉴赏,其语言特征也应当关注,懂的“诗家语”。严羽说“诗有别材”,其实,诗也有“别语”。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音乐性等。一般诗歌语言或特点可概括列表为:
如: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 颢
“君家何处在?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品评这首诗在语言上的特色:
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用雕琢,烘托出一个朴素直率的船家女形象。此外,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是诗歌鉴赏的一个基础,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其主要目的是符合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了解诗歌语言组织规律,就能进入诗歌的意境。
七、析思想感情
有了前面的积淀与理解,我们需要设身处地地去体会一下作者情感,感悟作者情怀。
首先,扣诗歌意象,理解诗歌情感。
诗歌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情怀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载体。诗人之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感知诗人的情感,进入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的主旨。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此外,在分析诗歌时还须掌握一些诗歌中常见的意象的含义,如月亮代表思乡,杨柳代表惜别,落叶代表失意,大海代表开阔,古迹代表怀旧,菊花代表傲视……只要透过意象意境来理解揣摩,诗歌的思想情感就顺理成章了。
其次,要通过联想去分析诗歌的思想。
从诗歌的创作过程看,诗歌是由生活到作品,是通过诗人的联想和想象开拓诗的意境,来表现或深化诗歌的主题。从诗歌的特点看,诗歌具有形象性和跳跃性,诗人需在短小的篇幅中表现丰富的内容,因此必须选择最具有典型意义,最具有启发性的生活片段,并将其拼接在一起,为体现作者的思想情感服务。因此我们在分析作品时,须展开想象的翅膀,去体会诗歌的内蕴,通过想象,去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总之,要有意识地增加生活阅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文化修养,尤其要广泛阅读中外名诗,培养对诗的感受力和读诗的趣味。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张付红,教师,现居山东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