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让语文课堂充满爱

作者:刘 运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有同样的感叹:很多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缺乏,学习越来越被动,学习任务越来越得不到落实保障。其表现为上课不愿意回答问题,下课不愿意完成作业,该背的不背,该会的不会。老师发急,发怒,发狠,学生不闻,不问,无动于衷。究其原因,教师强调语文知识的传授,忽视情感的关注,缺少爱的付出,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沟通学生和教师心灵之间的桥梁,是教书育人的基础。通过师爱这个桥梁,师生产生情感的交融,信息的沟通,行动的协同,在师生互爱,互动的交往中,教书育人的任务才有可能完成。笔者在教学中遇到一位在课堂公开宣称希望教师不再偏心自己的学生。教师只好请其坐下,认真地说:“老师尊重你的发言,欣赏你的率真,希望今后你我能成为真诚相待的朋友。”这又何尝不是无奈之言,却改变了该生。以后的语文课,他表现得越来越踊跃,越来越优秀。他的同学曾对笔者说过,该生感受到语文老师的爱,所以要好好学习语文。
  其实,历来的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作为为师之本。历史上第一位教育家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认为,教育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不能没有水;陶行知先生倡导“爱满天下”;在国外,夸美纽斯主张在“和蔼可亲和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苏霍姆林斯基则主张“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要热爱学生。“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不仅是认知的工具,尤其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语言作为载体,它所负载的文化科学知识,都具有一定的思想和情意的内涵。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与理解,不仅可以获得语言的知识,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思想认识,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样,学生通过习作表达,不仅可以提高运用知识语言的能力,而且可以使自己的情感得到抒发,个性得到彰显,人格得到培养。
  语文课程充分发挥人文性的功能,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让学生通过大量优秀作品的阅读,受到熏陶和感染;要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策略。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要把学生当作真正的“人”来看待,学生是有个性有过失的,教师要学会保护和宽容。只有这样,你才会真正体会到人文教育所具有的“感化”教育魅力。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对文本,对生活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这是正常的,也是非常珍贵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独特体验时,要唤醒学生的童心,鼓励学生讲真话,抒真情,显露思维的“原生态”。在目标价值的导向上,要以善造完善的人格为根本宗旨。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其核心是“人文精神”,它的教育价值,就是使人的思想更加健康,使人的品质更加高尚,使人的个性更加张扬。
  试想,一个不能“以爱为根本”的语文教师,如何能遵循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重压之下不断地努力工作?一个缺乏天赋爱心的语文教师,如何能赢得学生像信任父母那样信赖自己?一节缺少关爱的语文课,如何能吸引学生在语文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语文教师的爱心集中体现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语文教师要积极践行发展性语文评价,要充分认识被评价者的发展潜质,保护学生的自尊自信,激励学生积极上进,要营造和谐,宽松,平等的评价环境,最大限度地理解善待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对他们现有的发展和水平(包括对语文课程的情感和态度,现在的学习状况等)和未来的发展需求与可能,进行完整综合的评定。要弘扬特长评价。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有自己的特长,有的擅长写字,有的擅长朗读,有的擅长演讲,有的擅长书面作文。通过特长评价,不仅可以成就动机,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一次听写生字词,一位成绩较差的女生主动要求到前面听写。虽然写错了两个字,但板书工整认真。笔者热情洋溢地表扬了她主动精神,认真态度,充满信任地提出希望。当然,语文课又多了一位积极踊跃的好学生。更难能可贵的是班级学生听写生字词,越来越认真。
  让语文课堂充满爱,广大语文教师收获的将不仅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而且是师生之间持久的牢固的私人情谊,这种感情如同亲情,胜似亲情;而语文课也必将成为学生最热爱的课堂。
  
  刘运,教师,现居安徽怀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