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课堂教学艺术四题

作者:姜 旭




  短短四十五分钟的教学,三尺讲台和九尺黑板,如何在这样有限的时空中演绎出流光异彩、动人心魄、摇人心旌、树人意志的育人篇章,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笔者以为,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倘若能充分把握利用“书”、“言”、“艺”、“旨”四种因素,并以此为“硬件”兼以软件设施,就能使课堂教学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何谓“书”、“言”、“艺”、“旨”?“书”,即书法,体现在板书上;“言”,即课堂“台词”,也就是老师的教学语言;“艺”,即课堂的驾驭艺术;“旨”,即课堂的宗旨。如何巧妙地运用这四个因素从而达到化人于无形中,微有所悟,不揣浅陋,求教于方家。
  
  一、以“书”悦人
  
  如果说一堂课是一出短暂的舞台剧的话,那么板书就是位居舞台中央的背景画,看似不起眼,实则画龙点睛。它应是教师和学生集体智慧的凝结,也是师生的灵感的激发、碰撞和生发。如何保护和开创这片净土,费人思量。
  我觉得,教师的板书应该整洁,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尊重。书写要美观、布局要合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的愉悦感。同时,还可以以身作则,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若是在黑板上随意勾、画、涂、改,给人脏、乱、散的感受的话,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如果课未备熟,未备透,未备精的话,课堂讲授紧张心虚,恐不尽意又匆匆涂改、乱擦,这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审美欲望了。这就如佳肴美味,若无娇艳的色泽是无法引起人们的食欲的,无论此肴营养如何丰富,恐无一人动箸。因此,要使课堂上的板书真正担当“眼睛”的灵魂作用,且从外部魅力引起学生的愉悦,获得学生的赏识,我们教师应三思而后书,做到袖手于前,疾书于后,落笔准确,心随行至。此外,板书还要做到布置合理、结构严谨,大小匀称,达到以“书”悦人之目的。
  
  二、以“言”省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没有美的语言载体的支持,内容就难以讲清;感情就无从寄托;推理就难以传达;经验就无法共享。但若在课堂上使用枯燥、干瘦、粗鄙的语言,信口开河,沫星横飞,滥用市井俗语,乐效村妇之舌,这样不仅大大毁坏了教师的自身的形象,也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中可信度,甚至学生不愿聆师言,听师诲,这样怎能使学生深省其学问,精习其学术。因此,教师应该用优美的课堂语言去陶冶学生,让他们在一个较高的精神层次中得到享受,进而喜于和你对话,在心领神会之间激发学生的审美感和满足感。因此教师在语言词汇上要做到规范、连贯、得体、丰富。在课堂讲授的启承转合之间语调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要恰如其分,提放得当,不能一路高歌,也不可一味深沉。这就对教师的朗读和演讲技巧的运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尽量用一个朗诵家的激情和一个演讲家的技巧敲开学生的心灵门窗,让他以更直接生动的方式去感知课文内容。这样,学生更易受到情感的熏陶和鼓动。简而言之,就是以言醉生,进而以言动生,最后以“言”省生。
  
  三、以“艺”迷人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若在教学实践中只是照本宣科、生敲硬打是讲不好课的,只能使学生坐井观天;而一味发散,让一些旁支末节喧宾夺主,又使学生不知所云。因此,教师的讲授需要技巧,若不谙熟一些技巧,不仅不令人有一定的美感,还会破绽百出,而要弥补这些破绽,更是需要一定的“补台”艺术。以艺迷人,教师在课堂上展施身手,对学生自身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以古诗文教学为例,如果老师在平时讲授课文的时候,能够引经据典,佳词妙诗信手拈来,随性挥洒,那么学生对老师的修养深感佩服,他们也就会以老师为榜样,自觉不自觉地激起学习和阅读的欲望,并能模仿老师,将古诗文课中学到的离现代年代久远的文言知识活化到语言表达和社会认知上去。这样,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应用能力,也为他们今后自身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文基础。
  
  四、以“旨”惊人。
  
  旨,是一堂课的灵魂,也是其他一切手段的最终指向,即以出人意料的创新的意旨,精致巧妙的构思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课堂教学,必须要有好的意旨,巧妙精湛的构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有惊喜,让其惊讶、赞叹,刺激其大脑皮层中产生出强烈的兴奋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堂课就应该像一篇成功的文章,有开端、发展、高潮。高潮就是作者在揭示“旨”的那一刹那间的惊喜,在那一瞬间学生的脑袋里产生了非常复杂的化学反应,这种化学反应又掺入了微妙的情感体悟和智慧启蒙,因此,它留给学生的印象是愉悦的,深刻的,更有可能是永恒的。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当中,要留意开头,如果一上来就开门见山,石破天惊,那么接下来的课就像是高山泻水,跌入潭底,继而水波不兴,平淡无奇。因此,一些优秀课上,教师导入新课言简意赅,精巧设疑,中途又悬念迭生,催人思考,激人兴致,最后揭示谜底,恍然大悟,相视一笑,心领神会。开始的那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态,引起学生“窥视”的心理欲望,这样就顺利地将学生带入一个令他们好奇的意境当中,让他们在课程的摸索和探险中获得新的情绪体验。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目标,要言之,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有益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基于此目的,必然导致高中语文教学需要有人文性、灵活性、创造性和工具性的特点。
  趁桥摄彩虹,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重视书、言、艺、旨的磨砺和运用,我们的授课艺术将不同凡响,授课效果将会事半功倍,课堂上将“胜景”迭出。
  
  姜旭,教师,现居江苏高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