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三字诀”

作者:孙 涛




  全国卷作文题摆脱关系型话题作文命题形式,将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 “嫁接”,推出了话题式材料作文这一新命题形式。这种作文具有明确的规定性,同时又能从多个角度灵活地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兼具了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两者的优点。因此,这一命题形式颇受命题者青睐,但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审题的难度。从写作实际来看,不少考生倍感头疼,偏题、跑题的现象增多。要写好这类作文,审题立意是第一道“门槛”,它直接决定着作文的成败。本文就新材料作文谈一下审题立意的“三字诀”,以期对高考作文的备考有所裨益。
  (一)看整体
  新材料作文一般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所谓“全面理解材料”,就是把握材料的“整体”,而不是只抓住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只言片语,断章取义。例如2007年全国卷II的高考作文题,材料给的是两段话,前者是施恩不被感恩的故事,后者是施恩被感恩的故事,两个故事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如有的考生看到“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就联想到应该提倡助人为乐;如看到“几个受助完成学业的学生却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就斥责当今世风日下,人情冷漠;或只从前一则材料入手,批评人们不感恩;或从后一则材料入手,赞美人们感恩、乐于助人的精神。这些都是只抓住了材料的局部,未能从整体的角度理解材料。只有把两则材料结合起来,通盘考虑,整体理解,才能得出准确的立意:人们要有爱心,乐于助人,但也要怀有感恩的心。
  (二)抓关键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词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为把握材料主旨提供重要帮助。如2007年北京卷,从材料中可以发现,命题人已经给出了唐诗名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五种理解,每一种理解都有关键词。“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质”突出的关键词是“美好品质”;“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突出的关键词是“恬淡”;“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突出的关键词是“寂寞”;“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突出的关键词是“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突出的关键词是“不适合当今”。只要抓住了这五个关键词,就找准了立意的角度。无论从哪个角度入手,都能做到准确立意。
  (三)析喻意
  有一些关键句,出现的一些物象往往具有比喻义。我们见到这样的句子,要做的工作,就是挖出这些词语的本体,然后才能准确立意。比如:
  一位先哲曾经说过,使我们疲倦的,往往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我们要随时倒掉鞋里的每一粒沙子。
  这个材料的关键词句是:“沙子”、“高山”、“随时倒掉沙子鞋里的每一粒沙子”。我们要彻底理解材料,就要将这三者全部具象化。“远方的高山”可以看作远大的目标,而“沙子”则象征我们自身的小缺点或前进途中的小困难,“随时倒掉沙子鞋里的每一粒沙子”意思是要我们随时改掉自身存在的小缺点,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小困难。就可以明确这样的立意:我们要实现人生中的远大目标,就要随时改掉自身存在的小缺点,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小困难。
  (四)明褒贬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如:
  如果你把一只秃鹫放在一个长三米、宽两米的大盒子里,盒的顶上没有盖子。这只欧洲猛禽,尽管它有着极强的飞翔能力,但是它绝对不会去振动一下翅膀,这个盒子肯定会成为它终身的监狱。这是因为秃鹫通常在飞翔之前需在陆地上进行四五米的助跑,而在这个盒子里,没有足够的空间,按照秃鹫的习惯,它不会去尝试一下飞翔。因而它便只能待在这个小小的没有封顶的监狱里了。材料中对秃鹫的做法明显是持否定态度的,否定它“不会去振动一下”、“按照秃鹫的习惯”、“不会去尝试一下”的做法。命题者很明显是用这个形象启迪我们:面对困境,应该打破旧习惯,勇于尝试。有些材料,命题者并没有明显的倾向性,需要我们分析其中是非曲直,拿出主见。一般说这类作文不要求结论的一致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言之成理即可。
  (五)探本质,
  对于漫画类的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时候往往用到提炼本质的方法。抓住材料所反映的本质性的问题去立意。例如:2007年全国卷Ⅰ“摔了一跤”,图画描绘了这样的情景:一个孩子踩到西瓜皮摔到了,从而引起家庭、学校、社会的反应——“出事了吧”。漫画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青少年成长中的问题”。只要这个中心抓住了,无论从家庭、学校、社会的角度谈,还是从孩子的角度来写,都是切题的。
  (六)善联系
  现实生活的某些思想、观点、行为往往通过一些数据、比喻、寓言等形式反映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善于从中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挖掘其中的含义。思路往往是由物及人,确定立意。
  例如:①(蚂蟥)多次吸你的血,它都用热烈的亲吻。②(香烟)时时刻刻的亲热,从你口中吻去多少健康。
  由蚂蟥、香烟联想到人类社会,很容易想起“口蜜腹剑”这个成语,这一组合材料的主旨也就容易把握了,批判“表里不一”的人。
  
  孙涛,教师,现居山东枣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