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趣味·情味·韵味

作者:钟 薇




  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性质,指导我们语文课堂上既要注意到语文知识、语文技能的学习与传递,又要兼顾到健康情感、人文精神的塑造,教师们既要围绕着应考的指挥棒教出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又要教会学生临门一脚的功夫,还要运用各种经典的阅读文本和教学技巧来熏陶学生的心灵,陶冶性情。可以说当今中学语文教学承载着多重社会责任,语文教师不轻松,但更让语文教师不轻松的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总是不高,往往把语文课放在一个比较次要的学科位置上。为什么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普遍抱怨语文课堂不生动,不吸引人,不能引起他们的快乐情绪。面对新课改指导下的语文教学,面对新时期的中学生,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有何种突破呢?以下结合我的语文教学实践,精浅地谈谈我的理解。
  我想只有能引起人快乐情绪的东西才能吸引人。如果语文课上得像一坛死水一般,吹不起半点波澜,那自然不能让学生感觉到快乐。转变这种教师吃力不讨好、学生上课无精打采的尴尬教学局面,我认为语文教师应学会灵活运用教学智慧,发挥个人性格魅力,从趣味、情味、韵味“三味”入手,打通学生快乐学习语文情绪的通道,制造精彩课堂效果,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品悟语文知识的博大精深,享受语文所带来的无穷乐趣。
  
  一、适时运用健康幽默的语言,使教学充满趣味。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快乐的源泉,适时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能给学生制造快乐的学习氛围,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
  如在广东省2007年高中语文教师新课程课堂教学优秀课展示课中,我校科研处的梁经伟主任在上《项链》一课中有一段令我印象深刻的有趣的开场白:“我来自社会主义新农村东莞,今天很高兴跟同学们在一起研读经典世界名著《项链》。”别开生面的开场白,把沉闷、紧张的气氛一扫而光,也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我的教学中我也注意这方面的积累和学习。如给学生上作文指导课时,讲到时下最时兴的议论散文写作时,我说道“要让阅卷老师与你的作文‘一见钟情’,不要‘一见面就吹’";在点评学生作文强调要有亮点时,我说道“给我一个支点,我就给你打高分”,这些课堂语言巧妙化用名人名言,成语熟语,产生了幽默的效果,让学生们会心一笑。语文课上轻松一点,不仅是老师教学智慧的表现,又能交流师生感情,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一举三得。
  课堂中还可以通过教学语言节奏的快慢急缓、语调的抑扬顿挫、甚至是夸张幽默的肢体语言来形成教学幽默的催化剂。魏书生老师也提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有笑声有快乐,学生就会喜欢语文。
  
  二、巧妙运用情感熏陶,使教学饱含情味。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是的,语文文本里本身就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情感,在课堂上老师如果来点煽情,巧妙运用情感熏陶,说不定就会激发学生的情感潜势,产生积极良好的课堂效应。
  比如上《一个文官之死》时,为了配合我备课设计的断案破案的环节,我利用影音资料整合了课堂教学资源,特意搜索了“007系列”电影里的著名片头曲,在课前的时候播放,让学生有一种迷幻深邃而又神秘的感觉,导入的时候我一脸严肃,把声音放轻、压低,故作深沉地说:“1883年某月某日的一个傍晚,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一栋公务员宿舍里惊现一具男尸。据查,这名死者为小庶务官切尔维亚科夫,年龄看上去大约三十多岁。死者面部表情狰狞,推测其临死前曾有过激烈挣扎,但身上并无明显外伤。到底是仇杀?情杀?还是自杀?今天我们一起来找出真凶。”这样用情的设计立刻激起了学生跃跃欲试的阅读和探究的兴趣,整个课堂包含了浓浓的情味,学生思维活跃,发言踊跃,有利地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探究的潜势。
  还有对学生的鼓励要用情。我一直信奉,对学生的爱不仅要做出来,而且要动情地说出来。在学生提出精彩见解的时候我会深情地说“Perfert!”或假装严肃地说“学生很优秀,老师很高兴”,或诗意地说:“叫我如何赞美你,我愿想收获一屡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虽然不免夸张,但常常给学生不一样的情味,出其不意地鼓励,课堂上又有了笑声和掌声,何乐而不为呢?
  我想没有情感的课堂教学是一杯水,而融进了情味后,奔流的则是鲜红的血液,它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
  
  三、循循善诱,灵活应变,使教学具有韵味。
  
  所谓韵味,就是教师的引导不能太直露,更不能全盘授予,要给学生更多思维创作的空间,根据课堂随机应变,循循善诱,让其产生“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感觉。
  在文言虚词教学中,如果向学生生硬地兜售讲解知识点,恐怕收不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如何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知识点的讲解更接近学生理解的实际呢?在教学中我做过这样的尝试——造句,用造句法来诱导学生的思维触觉。如在给学生讲解“虽”这个虚词义项的时候,对何时翻译成“虽然”,何时翻译为“即使”学生分辨不清。我就给学生造了两个句子让其区分理解。第一句:虽然你家财万贯,我也不会跟你走;第二句:即使你不名一文,我也陪你到地老天荒。马上有学生若有所思地回答说:“‘虽然’表客观事实,‘即使’表事物的可能性”。又有一个学生做恍然大悟的表情,喊到:“哦!我知道了,一个表过去完成时,一个表将来时”好样的!居然借用了英语的时态来理解古文虚词的词义,这样的课堂给予了学生更多思维迁移、理解的空间,能把枯燥的语法以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诱导出来,这样的教学才具有韵味。当然这里面也综合运用了之前讲到的课堂幽默语言,学生们在快乐愉快中接受了知识,并且记忆深刻。
  总之,语文承载着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精神文明的责任,而学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接班人,是新时期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者,所以我们的语文课绝不能失去学生的拥护和支持。我认为,要让学生快乐积极健康地在语文课堂上吸取知识,陶冶性情,铸造高尚灵魂,我们的语文课就要上成能产生学生快乐情绪的课,能激发学生情感潜势的课,能诱导学生思维火花的课。课堂上让学生感觉到快乐,偶尔有点小高潮的精彩,有趣、有情、有韵的“三味”课堂就能让学生产生快乐,在课堂上制造精彩。当然,所谓“厚积”才能“薄发”,要在语文课堂上生产快乐、制造精彩,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时刻要做到多读书,多钻研,研究学情教法,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和业务素质。
  
  钟薇,女,教师,现居广东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