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在阅读和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陈俊彩




  创新能力,就是运用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创新,它不满足于一般常人所认为的唯一正确的答案,它常常从一个问题人手,朝着多个角度、多种目标开拓,在开拓过程中,尽可能多产生新的设想、见解和方法,以打破人云亦云的传统格局,推导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结论来。对于中学生来说,凡是能提供有某种创造性的有一定意义的答案,就是创新。例如一个具有创见的答问,一篇有新意的作文,一则独出心裁的读书笔记,都应该算是创新能力的表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通过读写训练,运用创造性思的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发散思维的训练,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和问题。教育学生遇到问题时,不受传统的束缚,不受知识固化的限制,不依赖现成的答案,不轻易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轻信老师的解答。就是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敢于怀疑一切。敢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要顾虑自己的想法是否叛经离道和荒唐可笑,激励学生分析和思考,力争求新、求异。做到他无我有,他有我多,他多我新。在指导学生材料作文时就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一个材料往往包含多方面的意义,要求学生扩大视野,广开思路,对材料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径地思考,尽可能提炼出或引申出与材料有内在联系的正确而合理的中心来。例如下面一则材料:“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一生写了一百多部科幻小说,但当初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星期五》接连被十五家出版社退回。他又气又恼,打算把稿子付之一炬,他的妻子夺过书稿,鼓励他继续投稿,于是他尝试着走进第十六家出版社,经理赫哲尔阅读后,不但同意出版,而且还与他签订了为期二十年的写作出版合同。”让学生先读材料,利用发散思维,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分析和思考材料,看谁获得的启迪多,谁的新。几分钟后,学生纷纷举上手发言,结果得到了多种答案。从妻子的角度获得了这样的启迪:鼓励是催人奋进的动力;鼓励能使人人获得成功,要多给人以鼓励。从儒勒·凡尔纳本人的角度获得了这样的启迪:面对挫折更需要自信;成功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从赫哲尔的角度获得了这样的启迪:“千里马”需要伯乐的赏识和扶持;贵在识才用才。通过训练,打开了思路,开发了智力,既提高了写作能力,又培养了发散思维的能力。
  二、养学生反向思维的能力。反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因为反向思维常常出新意,言前人、他人所未言。在写作教学中,就是要求学生在审题立意时,对一些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和观点,打破传统的框框,敢于“反弹琵琶”、“唱反调”提出独到的见解,诱导学生遇到问题从反面的角度去思考:人们普遍赞扬的,我是否可以贬一贬;人们普遍贬斥的,我是否可以褒一褒;人们普遍从正面下笔,我是否可以从反面下笔。这样从逆向延伸,坚持想下去,写下去,就会另辟溪径,标新立异,收到出人意料的结果。人们常说:“近墨者黑”,而我偏要说:“近墨者未必黑”;人们常说:“知足者常乐”,而我偏要说:“知足者未必常乐”。如此逆向思维下去,“坚持到底未必胜利”、“弄巧未必成拙”、“有志者事未必成”等新命题就出现了。只要学生持之有据、言之有理我们就应该给予肯定和赞扬、鼓励。可以说反向思维是中学生逆反心理在写作中的积极反映,是他们思维活跃、追求独创精神的具体表现,教师应予以热情支持和保护。但是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向思维也要注意分寸,防止一味求“反”求“异”,使思维过程出现极端化和片面性。
  三、培养学生联想的思维能力。联想是一个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过渡桥梁。没有联想,就不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材料后,既不能囿于材料本身,就事论理,又不能丢开材料,痴心妄想,要引导他们利用事物的相似相关,对立因果等关系联想,从而看到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以便抓住本质,就事论理。考场作文要避免内容空洞、三言两语不成章的毛病,就需要运用联想来拓宽思路,充实内容。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种相似的事物,由眼前的事物回忆起有关事物的心理活动。比如,看到慈祥的老师,你会联想到妈妈;看到辛勤的园丁,你就会联想到老师;看到中秋圆月,你就会想到亲人的团聚;看到瑞雪,就会联想到丰收的景象;看到熊猫,你就会联想到温顺善良的人……运用联想不仅能拓宽思路,充实内容,而且还会使文章产生新意。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度和灵活性,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新一代开拓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陈俊彩,教师,现居河北任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