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修改成就学生成功的作文
作者:戴志忠
一、学生自改自评,培养自己作文后认真反思的习惯。
现实根据:据调查,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没有安排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这个环节。常规的做法是,学生一写好作文,马上上交,然后老师全批全改,然后再发给学生。这时,很多学生会关注老师给自己的评语,但看完了,基本就让作文本开始睡大觉,直到下次作文到来。这个现象很普遍。
迷津指点:其实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判断力,都能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一定的判断。学生写了文章以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自觉地修改,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和角度,教给学生评判作文的一些常规标准。一般可以采取两步走的方针,第一步从最基本的错别字、标点、用词、语句通顺以及段落安排等方面进行指导,这样可以让学生及时发现并改正自己文章中存在的常识性问题;第二步从文章的构思、中心、结构、语言四个方面入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判断,及时发现自己作文中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足,然后再结合不足进行针对性地修改。
作用浅析:①加强了学生对自己作文的重视。学生作文后马上紧跟一个自己修改的环节,这就改变了通常作文教学中学生一写完作文就上交给老师的低层次的做法,逐渐培养了学生作文后要首先自觉修改的习惯。②掌握了一定的修改作文的方法。虽然学生对祖国语言的领悟和判断能力不够强,对整篇文章的全局把握也不够全面,但是,学生可以在自己现有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作文修改方法。而这些方法,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改掉自己在作文时出现的低级错误,还会让学生形成一种认识:这也就是高考作文评改的思路。这样,就会对以后的作文环节产生具体的指导意义。③通过自评作文,还可以培养学生形成一个意识,就是自己还有很多不足,要不断反省自己的不足,不断改正自己的不足的良好习惯。这是对学生人格培养上的要求。
二、做个小老师,积极参与同学互相修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敢于判断,敢于承担责任的能力和品格。
现实根据:按照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学生一写完就上交作文,那么同学之间的文学思想交流就严重受到限制。很多同学害怕自己的作文被同学看到,认为只有老师才有资格看自己的作文。这种畏惧心理是不健康的心理,是不适合在这个社会发展的心理。整个作文教学环节应该是一个紧密联系,互相协作的过程,而不是各自孤立,孤军奋战的过程。因为不愿意被别人评价,也不愿意评价别人,这就束缚了学生的对外交流的胆量、能力和水平。这和文学具有的一种交流工具的作用也是背道而驰的。在第一个环节中学生自改自评以后,将作文本跟自己的好朋友或者同桌交换,让同学参与对自己文章的修改、评价活动。这时候,同学的作文到了自己的手上,有点像一个烫手的山芋到了自己的手上。因为如果评语给错了,一来会对同学不公平,二来会担心同学误会自己,还会被同学取笑,认为自己评价水平不高。另一种心理则会认为,自己跟该同学关系很好,虽然文章真的不怎么样,但碍于面子,也不好如实评价,等等。具体操作时,还有一个必须的环节,就是签好评价者的姓名。
迷津指点:面对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老师就应该给予必要的指导,要让学生明白,认真修改同学作文的重要性,不但关系到对同学劳动成果的肯定,也关系到自己水平的体现,还关系到同学关系,更重要的是要体现评论结果的公正客观性和准确性。
具体评改方法就跟第一个环节中学生自改自评的做法相似。用修改自己的作文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本着对同学高度负责的态度,本着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的宗旨,认真对待同学的文章,根据自己的判断,提出合理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作用浅析:通过第二个环节,学生在修改和评价了同学的作文后,首先会明白,对待别人的劳动成果要懂得珍惜,要用心珍惜。同时也会发现同学的作文水平和自己的差距,要学会扬长避短,学习同学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短处。
这两个环节都在课后进行,这样既不会耽误语文课时间,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教师逐个批改,给予学生作文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经过学生自己修改和同学互相修改后,教师再根据学生修改的结果有针对性地批改。教师批改时,首先要认真检查学生对自己文章的修改和评价环节是否落实,其次要认真检查同学互改互评的时候态度是否端正,然后再开始自己的评价。
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的时候,还要注意评价学生自己的评语和同学之间互评所给的评语。及时肯定学生准确的评语,及时纠正学生不准确的评语。然后再统一给出一个建设性的建议。教师修改结束后,还可以挑出好的文章作范文在全班宣读,也可以挑出问题作文在全班集体修改,以提高大家对好文章的欣赏水平和对问题作文的正确判断。
经过这样几次修改以后,一篇文章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就很明白了。
戴志忠,教师,现居广东封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