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诗词名句仿中来

作者:李振昌 顾 军




  模仿是写作学习中的必要阶段,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可以少走弯路。但模仿不是简单的、机械的仿效,而是化别人的筋骨为自己的血肉,是一种创造,一种超越,是源自前人而又高于前人的境界。既可以是仅改一字一词,而尽得风流;也可以是化用意境,甚至可以化用其手法、结构。黄庭坚曾说:“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成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可见,模仿是写作必备的能力,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仿拟化用的经典之作。
  
  一、仅改一字一词遂成名句的。
  
  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从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模仿而来。王句视象比之庾句境界大开,霞举鹜飞,天水一色,确属千古丽句。
  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是化用了魏文帝曹丕的诗“仰看明月光”。晋《子夜四时歌·秋歌》:“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似亦为白诗所祖。
  杜甫《宿江边阁》中“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是来自何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改“出”为“宿”,意在写“薄云”驻留岩际依依不舍之状,舍动象为静象,遂与“翻”字相呼应,前静后动,阴阳互补。一“孤”字极写凄冷,一“翻”字令人立见波光粼粼。而何诗虽亦清新朴直,然“出”、“上”均为动象,缺少变化。
  林逋的《山园小梅》是一首驰名诗坛的咏梅诗,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晴香浮动月黄昏”为咏梅绝唱。其实这一联是化用五代时南唐江为的“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两句诗,品味“竹影”、“桂香”,虽为丽句,然终嫌用语过实,不如改后视象“疏影”、“暗香”所显示的朦胧美。再者“疏影”与“清浅”意趣相通,“暗香”与“黄昏”情味绾合。故其境界之藴藉空灵远胜原诗。
  二、化用前人手法、结构或意境而成名句的。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有生”两句,在结构上是依仿了李白的“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两句。但是,二者在内容上却是完全不同的:李白的两句工于描绘景致,而白居易的两句则含着赞美野草旺盛生命力的深刻含义,因而它的意境是全然一新的。
  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从谢庄《月赋》中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脱化而来的,但二者意境不同:“隔千里兮共明月”是“无我之境”,只是客观的描述分居异地的人们共享月光的情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则是“有我之境”,是诗人寄语远方的弟弟,也寄希望于明月之有情。
  黄庭坚词《清平乐》中“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一句就是化用欧阳修《蝶恋花》词(“庭院深深深几许”)末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意境一新,还有自己的创造,仍为名句。他的诗《题阳关图》中“想得阳关更西路,北风低草见牛羊”更是借用王维《渭城曲》和《敕勒歌》而成。王维只说“西出阳关无故人”,而黄庭坚想得更远,不要说阳关西出没有故人,简直是人迹罕见,只有那无边的草原、成群的牛羊罢了。
  秦观《满庭芳》词:“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是从隋炀帝《野望》诗:“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销魂。”熔化而出。但杨广的诗不仅把“寒鸦”、“流水”以五言化为两景,而且“斜阳欲落处”与前两景又不能形成浑然一片的境界,结句“一望黯销魂”下语浅直。不如少游词,用长短句错落,三景合为一景,且含蓄蕴藉,更耐人寻味。
  叶绍翁《游园不值》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脱胎于陆游《马上作》中的“杨柳不遮春色断,-枝红杏出墙头。”但叶绍翁写园的一角,比陆游取景小而含意深。在“出墙来”的前面加上了“关不住”,这个“关”字,突出了春意的活跃,使与“关”字相应的“出”字更有精神。唐吴融《途中见杏花》也有“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还独愁”之句,看来陆游也借鉴了唐人诗句。
  王实甫《西厢记》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前面部分借鉴了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王句情调的渲染借落花飞雁、西风霜林之视象架构铺排,更令人心荡神迷。而“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是从苏东坡词“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熔铸而成。但苏词没有把泪和血联想一处,王词又吸收了董解元《西厢》的构思设意:“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而董词又是来自唐人诗:“君有陌上梅花红,尽是离人眼中血。”王实甫的这一名句,渊源很深。用前人精华,增以新意,遂成独创。
  前人仿写成功的经验充分说明了仿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倡导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该让它大放异彩。因此,了解了古人是怎样正确地模仿前人,对于中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不无裨益。学好模仿,并迁移到作文中去,无异于如虎添翼,使文章锦上添花,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李振昌,顾军,教师,现居山东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