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引来活水 文自精彩

作者:李 剑




  我们的学生对作文大都是十分畏惧,认为“作文猛于虎也”,不想去也不愿去面对,不得不面对时,也仅仅是对老师的敷衍,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学生缺乏写作材料来源,缺乏写作素材的积累。没有了源头的活水,哪来的“清如许的水渠”,想写好作文自然是难上加难。庄子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荀子也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可见,古人就已经很重视积累了,要写好作文,积累写作素材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他告诉我们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身边的点滴琐事,积少成多,就能汇集成章。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厚而有效的积累,学生在写作中定能“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体会到写作的乐趣,从而真正热爱写作。
  我认为写作素材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积累:
  1.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是生活的积累
  离开了生活,作文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写作文需要调动生活积累,这就像从地下开采石油、天然气,矿藏越丰富,产量越可观。的确应试教育使当今中学生的生活圈子越来越小,生活色彩越来越单调,但更可怕的是我们的学生在面对生活时,大多练就了铁布衫、金钟罩功夫,对生活刀枪不入,视若无物,因此老师应多方面引导学生紧紧把握住生活这个源头,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纪录生活,学会为生活中的真、善、美而感动,对假、丑、恶揭露、抵制,要让学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想把这个源头紧紧拽住不放,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写观察日记,用日记纪录每一天的生活,每一天的发现,每一天的感动,把校内、校外,家里、家外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或我们经历的许多小事看真、说清、拿准、想透,时间久了,积累就多了,作文就有了活水源头,提起笔来,自然有千言万语、良多感触要表达、要抒发,文章写起来当然会得心应手,细腻感人,“芝麻小,味儿香”,让人回味无穷。
  2.要善于积累课本的知识
  大多数语文教师教过课本后,就“一去不回头”,对课本再也不闻不问了,学生学过后也不再“温故”,更谈不上“知新”,殊不知课本上既有孔子的雍容大度,孟子的汪洋恣肆,庄子的梦幻神游,又有李白的潇洒不羁,杜甫的沉郁顿挫,李贺的鬼斧神工;还有关汉卿的真率本色,王实甫的柔肠文采,孔尚任的缠绵悱恻;更有鲁迅的犀利尖锐,钱钟书的机智诙谐,巴金的宽容仁爱,这不正是写作所需要的素材吗?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却视而不见?“身在此山中”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这就需要我们的语文老师常提醒学生,有空常把书本翻翻,有闲多把书本读读,自然而然,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3.要勤于积累名言美句,名人典型事例等课外知识
  学生的积累除了生活积累及课本知识的积累,也要勤于积累课外知识,像名言美句、名人典型事例等。例如我曾做过这样一道题目:人就是要不断的工作,孔子说:“生无所息。”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说:“______,_____。”而欧阳修《伶官传序》则说:“_______, ________。”
  这是一道名句默写题,所有篇目都在初高中语文课本里面出现过,而这些句子组合在一起便是“人生要积极探索、努力奋斗、执着追求”这一观点的绝好论据。当讲到这道题时,我告诉学生,首先,你应该正确填空,并进行有效的积累。其次,把这些文字稍稍组合便是一篇文章的绝好开头,例如:孔子说:“生无所息。”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屈原《离骚》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而欧阳修《伶官传序》则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余秋雨说:“行者无疆。”我说:“人生的意义在于奋进。”这种积累就非常有效,对写作来说也十分实用。只要我们同学课后养成经常阅读的习惯,持之以恒地做个有心人,书读多了,就可能“下笔如有神”。勤于积累,善于积累,对课后读到的精彩的地方,教师还可想办法每周组织一次班级读书心得交流体会,让同学们互相借鉴,懂得欣赏,最终形成习惯。
  只要能让我们的学生做一个生活中、学习中的有心人,能去关注生活,关注课本,关注课外阅读,自然能引来活水,文自精彩。
  
  李剑,男,教育硕士,现居江西宜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