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抓住关键词析文入情
作者:殷成钢
在阅读时要抓住哪些关键词呢?
一、抓题眼词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或交待文章描写的对象,如《老杨同志》;或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如《多一些宽容》;或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如《白杨礼赞》;或突出某种关系,如《我的叔叔于勒》……就拿《老杨同志》来说,这个标题就告诉我们老杨是本文的主人公,但又不止于此,标题中的“同志”二字,是对自己人的称呼,由此可以看出《老杨同志》这篇文章是表现老杨同志时时站在百姓一边,处处为百姓做事的。文章的结尾有一句话“老杨同志真是自己人”则直接揭示了这一点。因此,这个标题还有揭示中心的作用。
二、抓时空词
有的文章里有较多的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词语,如果能抓住这些词语,纵向比较,就能很快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如《鼎湖山听泉》里表示空间的词语有寒翠桥、半山、补山亭、庆云寺、寺前庭院、寺旁客房等,观察这些词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是按照由远及近、由低到高的顺序来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黄昏、晚饭后、入夜等,这表明作者在写听泉的时候又是按照由黄昏到黑夜的顺序来写的。综合起来看,这篇文章是以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移为序来组织材料的。如果从篇幅上比较,可以看出作者对寺旁客房里也就是入夜后所听到的泉声写得较为详细,可见这一部分应是文章的重点。
三、抓重复词
如果发现有些词语在文章里出现的次数较多,就要对这个词语多加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有的交待了文章的主要对象,如《紫藤萝瀑布》里的“藤萝”;有的突出了某种情感,如《听潮》里的“欣幸”;有的则交待了文章的线索,如《白杨礼赞》里的“不平凡”;有的则交待了人物的身份,如《百合花》中小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借被子时划破的,表现了他由于害羞而产生的紧张,第二次是他离去时我看见了他衣服上的破洞想帮他补但没有做到,表现了我的遗憾,也为下文新媳妇从众多伤员中认出他作铺垫,第三次是他受伤后被抬进后方,新媳妇从他身上的破洞认出了他就是那个向她借被子的人。
四、抓变化词
一篇文章对同一个人、物的同一个方面的描写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是不同的,用词是有变化的,在阅读时抓住这些变化了的词语,纵向比较,就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孔乙己》里两次描写孔乙己掏钱的动作,第一次用了“排”字,第二次用了“摸”字。“排”这个动作出现的背景是酒客们嘲笑孔乙己偷了东西。这些酒客里有短衣帮,他们散了工的时候每每花四文铜钱温一碗酒,热热的喝了休息。孔乙己面对他们的嘲笑并不回答,而是将能买到两碗酒和一碟茴香豆的九文大钱排在了柜台上,这是一种炫耀,是对嘲讽他的人的一种回击,孔乙己以此来掩饰内心的尴尬。“摸”这个动作的出现背景是中秋过后,孔乙己拖着被丁举人打折了的断腿来酒店喝酒,此时的孔乙己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面对掌柜的取笑却不十分分辩。这一“摸”字表明了孔乙己陷入了穷困潦倒的境地。掏钱动作由“排”到“摸”的变化,表现了孔乙己每况愈下的艰难处境,也含蓄地交待了孔乙己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无可挽回的悲惨命运。
五、抓矛盾词
文章中一些看似矛盾的词语,往往融注着作者真实而复杂的情感。抓住这样的词语,就能走进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进而把握文章的精髓。如《孔乙己》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话:“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句中的“大约”“的确”貌似矛盾,但仔细想想,却又并不矛盾。因为没有亲见孔乙己死了,对他的结局只能猜测,所以用“大约”;但根据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的情况及周围的人对他的冷漠态度,他走向死亡又是忙必然的,所以用“的确”。作者用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语预示了孔乙己悲惨的结局,有力地控诉了那个吃人的社会。
六、抓关联词
关联词不仅能将句子衔接得更为紧密,有时还能起到提示、强调突出的作用。如“夏天是整个宇宙的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因而”这个词表示由前面的原因而推导出的结果,强调了“我”对夏天的喜爱之情。“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笼罩着我”“除了……还有……”这两个词语不仅告诉我们文章在描写紫藤萝瀑布时是从“光彩”和“芳香”这两个方面着手的,还告诉我们下面的内容与芳香有关。如果仔细观察,你就会从词语的身上发现一些阅读的窍门,如表示总结的词语有总之、综上所述、一言以蔽之、因此、由此看来等等;表示进一步强调的词语有还、甚至、更等;表示意思转向另一方面的词语有但是、然而、却等等。阅读中如果能抓住这类关联词,就能理清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殷成钢,教师,现居江苏赣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