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铃兰花》教学设计
作者:陈 敏
①正确理解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要敢于搏击风雨,直面人生。
②学习作者善用铺垫的表达艺术。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要敢于搏击风雨,直面人生。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要敢于搏击风雨,直面人生。
教学过程:
(一)幻灯片展示铃兰花的几幅图片
图片内容:颜色是纯白的,形状如倒挂的酒盅,又如小小的铃铛。七八个白色花苞成串状挂着花茎上,上面带着晶莹的露珠,煞是好看。
(目的: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易于理解铃兰花的象征意义和文章的主旨。)
同时教师介绍有关铃兰花的美丽传说:
铃兰是芬兰、瑞典、南斯拉夫、法国的国花,是纯洁美丽吉祥幸福的象征。关于它有许多美丽的传说。
乌克兰有个美丽的传说,说的是很久以前有一位美丽的姑娘,痴心等待远征的爱人,思念的泪水滴落在林间草地,变成那芳香四溢的铃兰。
也有人说那是白雪公主断了的珍珠项链洒落的珠子。
也有人说那是七个小矮人提着的小小灯笼。
浪漫的法国人还有一个专门的铃兰节(五月一日),在那天亲朋好友间互赠铃兰小花,传递着祝福。
(二)作者简介:
沃兰茨(1853—1900)原南斯拉夫作家。作品多表现农民的觉醒和斗争,并对城市文明的丑恶和不平进行抨击。著有散文《与水搏斗》等
(三)学习目标:(幻灯片展示)
①正确理解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要敢于搏击风雨,直面人生。
②学习作者情景交融、善用铺垫的表达艺术。
(四)课文分析:
师:请大家速读课文,标出关键语句。思考以下问题:
①“地狱”有何特征?“我”对“地狱”有何感受?
②“我”为何敢于主动去“地狱”采摘铃兰?
(第一个问题较简单,因为文中有“怕人的,黑黝黝的洼地”、“‘地狱’里人迹罕至,阴阴森森”、“溪流日夜不息的声响给这个阴森可怖的地方蒙上了更神秘的色彩”、“我每次总是恐惧万端地走近这个地方”的语句,所以可让学生读完课文后,直接回答这个问题。)
生:“地狱”特征是阴森、神秘的。“我”对他的感受是“恐怖万端”的。
师:很好。那么作者用四个自然段的篇幅详细介绍“地狱”以及我的感受,这样写有何作用?
生(稍做思考):这是铺垫。为了突出下文“我”能主动去“地狱”的勇敢。
师:对,这就是铺垫。渲染了神秘的气氛也为下文揭示主题服务。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尝试着运用这种艺术表达手法,会使你的文章显得有章法。
师(提高声音):“地狱”是如此的阴森。“我”对它是那么地恐惧。为什么“我”第二次会主动去“地狱”采摘铃兰?
(此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也是要解决的重点。可让学生先在文中找出相关信息,然后同位讨论总结答案。)
甲生:我认为是源于对母亲的爱。
师(幻灯片展示此条答案):总结得不错。你的答案有何依据?
甲生:当我听到母亲为找不到铃兰而深深叹息时,夜里久久不能入眠“内心深处回响着母亲的叹息声”。虽然“我”也知道只能在“地狱”里采摘它,但一种责任感促使“我”去了“地狱”。
师:你对课文把握的很好。还有哪位同学把刚才讨论的答案说一说。
乙生:还有“我”也特别喜欢铃兰。这也是去“地狱”的原因。
师:对,刚一上课我就讲了铃兰是纯洁、吉祥、美丽的象征。文中的“我”也特别喜欢它。这表明“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幻灯片展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师:同学们再思考,什么是促使“我”去地狱的直接事件。
几个学生不约而同地回答:父母的一次对话。
师:请两位同学朗读他们的对话并思考这是父母无意还是有意为之。
(两生朗读课文,稍后老师提问。)
(师给以问题提示,应联系上文。)
甲生:有意安排。因为母亲说话时是“若有所思”,这是暗示。
乙生:有意安排,因为对话时间恰是星期六黄昏,母亲又想星期日带着铃兰去教堂。时间较晚了,并且也只有“地狱”里有铃兰。
师(点头):分析得不错。这可谓是父母的一次巧妙安排。
(幻灯片展示:父母的巧妙安排。)
师:父母为什么做这样的安排?
(稍微停顿提问)
生:因为年幼的“我”特别怕去“地狱”,第一次是被父亲强迫去的。打那以后,“我”仍然非常惧怕那个地方。父母这是帮我克服心理困难。
师(追问):那么为何称之为巧妙呢?
生:因为没有强迫性,但又暗暗地帮了“我”。父母想让“我”自己面对这种挑战。
师(微笑):父母可谓用心良苦。父母的目的达到了吗?看课文最后几段。
生:“‘我’沉浸在幸福和无限喜悦之中,更显容光焕发。”“我”因为战胜了恐惧和为母亲采摘到铃兰而幸福高兴。
师:对,最后“我”战胜了恐惧,又前进了一步。什么是“我”战胜恐惧的力量?让我们一起回答。
生(齐答):“我”对父母的爱和父母对“我”正确的爱。
师(总结):对。是爱的力量。爱能战胜一切,使人变得勇敢、顽强。这个爱包括我对父母的爱以及父母对我正确的爱。当然也需要我们自身有一颗向善的心,就像文中的“我”对美好事物有一种追求。
(同时用幻灯片展示文章主旨)
生(齐读文章主旨):“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接受许多考验,只有勇敢面对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完成人生的飞跃。这其中需要爱的导航。”
师(课堂总结):这就是我们学习这篇散文获得的情感升华。希望大家认真体味、感悟,这对以后的成长很有帮助。另外从本课中学习到的铺垫的艺术表达手法,要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加以运用。
教学过程反思:
教完本课后,我有以下几点感触:
①在师生的互动下,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但是在引导学生过程中有些地方还不够到位,老师操之过急,这是问题设计的还不够细致。我会以后注意。
②老师的语言有些干瘪,所以平时应注意积累一些丰富的词语,以便在课堂上运用自如。
陈敏,教师,现居山东枣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