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吴雁云

灯片,包括:秋色灯、秋色舞蹈、秋色音乐、“晒标”习俗、男扮女装习俗。这样的幻灯片,既弥补了学生在常识上的贫乏,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二是安排视频直播,每学期两次。三是通过利用BBS讨论板进行网上讨论,解答学生的问题,加强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四是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五是通过电话咨询进行个别辅导。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但如何充分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到前所未有的最佳教学效果,是我们教学工作者面临的新的难题,需要我们共同不懈的努力,本人认为,将多媒体应用于《岭南民间文化》的教学中,必须注意做好下面几个方面。
  
  (一)注重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要经过它才能进来”,可见注意对学习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有强烈的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的形式,为达到这个目的,制作课件时应注重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首先,要做到图、文、声、像并茂,增强课件的新颖性、直观性、形象性,要在烘托气氛、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营造氛围上下功夫。在文本的处理上、在背景的构思上、在颜色的搭配上、在图片的使用上、在声音的选择上、在动画的设计上,都要精雕细琢,提高艺术性,增强感染力。其次,在多种媒体处理运用上,要紧密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突出重难点,选用的素材应符合教学目的。要尽可能多的采用计算机技术,彻底打破时空的界限,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复杂的过程简单化、枯燥的内容形象化,静态的对象动态化,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必须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媒体为中介”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认为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在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活动中,必须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媒体为中介”的原则,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仍起主导作用,只是由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画龙点睛的方式指出重点、难点;点出学生需要上网浏览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寻找课程讨论区的位置,出示实践性教学的具体时间、内容与形式;通过E-mail,BBS,电话等方式回答学生的疑问。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生活动的主体,参与者,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与途径(包括引入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开辟一个广阔的知识空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能力、积极地探索,主动地发现。获取信息,建构知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受教学资源的限制,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创造性、高效化、个性化。在多媒体教学中,多媒体既是讲义、教料,又是辅助教学工具,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教师既可用它进行自主化的教学,又可进行协作化、讨论化的教学,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探知型学习,从单一媒体教材转向利用多媒体、电子信息进行学习,从鼓励学习转向协作切磋的学习。
  总之,正确处理教学、学习、媒体三者的关系,是多媒体辅助教学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三)加强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整合
  尽管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是一种先进的、现代的教学模式,但它目前还不能取代传统教学,将来也不能完全取代教师。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教师和蔼可亲的面部表情,抑扬顿挫的口头语言,风趣优美的形体动作以及规范流畅的书面表达来达到教学目的时,切不可以用多媒体来替代教师去完成,否则会适得其反。相反。对那些教师难以用口头表达或学生难以接受,难以理解的知识,要及时果断地引人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在教学中,不能单纯靠多媒体教学,而全盘舍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但也不能断然丢掉多媒体教学,走传统教学法的老路,我们应当把传统教学的积极性和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性有机的结合起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使多媒体教学不断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吴雁云,广东揭阳广播电视大学中文讲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