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浓墨淡彩描绘无边景致

作者:陈高林 张德玲




  阅读写景抒情散文,重要的是把握作者笔下的景物特征,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从而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由此,我们也学到了“浓墨淡彩描绘无边景致”的方法。
  
  一、调动多种感官细致、全面地观察,准确地把握景物特征
  
  描写景物首要的是写出它独有的特征。如描写四季景色不仅要写出这一季节区别于其他季节的特征,还要写出同一季节不同地方的特征。《济南的冬天》被视为散文经典,不单单因为语言生动,更主要的是作者为我们生动地描绘出了地域特征十分鲜明的冬景并在其中融入了切身感受,使我们能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济南的冬天是温情的,因为“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儿缺着点儿口”;也只有这样,文章才能真实、生动、有感染力、有生命力。
  那么,怎样才能准确把握住景物特征呢?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细心观察,选择当地特有的景物以及自己熟悉的或者与自己某段经历相关的景物。观察时,尽可能调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以朱自清先生的《春》为例,作者把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以及春天的人作为描写对象。调动视觉,写出了草之绿、花之艳、雨之细;调动听觉,写出了鸟儿欢快的歌声、牧童嘹亮的短笛;调动味觉,写出了花儿甜甜的味道(这恐怕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调动触觉,写出了如母亲的手一般温柔的春风……如此一来,意境便丰富、生动甚至温暖了起来,我们仿佛置身于春意盎然的原野了。一定要记着:所有的课文都是例子,学了你就要去用;学其精神,学其构思,学其语言,学其方法。
  
  二、抓住景物特点有次序地描写
  
  景物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描写的顺序,而恰当的描写顺序则有助于突出景物特点。如按时间顺序描写,可以写出景物一天的变化、一季的变化、一年的变化;按游览顺序描写,即移步换景,可以写出不同的景致,使读者享受“如在画中游”的乐趣;按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中间到四周、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等方位顺序写,可以写得周全、条理清晰。
  
  三、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写
  
  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里的“文”就是文采,即语言的运用要有一定的技巧性和表现力。那么,语言怎样才能生动、丰富起来呢?笔者认为,多角度观察、多角度表现,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第一,描绘具体的事物。
  回想我们学过的课文:在朱自清的《春》中,不是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吗?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不是通过天气、小山、山色、水色的描写,来体现冬之“温情”吗?每个季节每个地方,都有很多独具特色的景物,这些景物就是那个季节的语言、那片土地的霓裳。去找它们,把它们写进你的文章,文章便活了。
  第二,积累丰富的词汇。
  著名作家贾平凹曾坦陈自己的阅读体验:“我是‘有茶清待客,无事乱翻书’,真的是乱翻,每每翻得昏昏欲睡了,突然看到它们,我记得当时都是眼前一亮,接着是一阵喜悦或一阵战栗,就觉得,这些美文是给我写的,它们在一直等待着我。”所以,多多积累美丽语言,给你的文章注入生命的活力,你的文字也将如插翅的鸟儿,载你飞向灵魂深处、飞向由文字铸造的奇妙世界。
  第三,运用恰当的修辞。
  反复、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借代、设问、反问、甚至对偶、顶针、通感等各种修辞,你都可以根据需要去运用。不要让它们仅仅是你脑海中没有生命力的概念,要让它们在你的文章中大显身手,为你的文章增光添彩。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想要自如地运用修辞手法,你必须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通过仔细观察,发现甲乙两种事物的相似之处,将其巧妙地连缀起来。
  
  四、文中要有自己的体会
  
  只要细心观察、用心体验,我们就会发现自然界的美无处不在。这种美“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综合。正因如此,它也给了我们更多的感悟。请看下例:
  大地,这样荒凉。受着风霜的鞭挞和冰雪的窒息和禁锢。大地,变得这样荒凉,那旷野的边缘,暗灰的林木,在黄昏的瞬间,以赤裸的枝条向冥杳的远方呼号……
  (郭风《冬天》)
  从选文中“鞭挞”、“窒息”、“禁锢”、“荒凉”和“暗灰”等词语以及“以赤裸的枝条向冥杳的远方呼号”等语句不难读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悲哀之情。风霜、冰雪、旷野、林木等冬天典型景物都成了作者抒发感情的依托。这里,景与情之间互相渲染、烘托,景不再是简单的景。
  总之,你要去用心读懂景物的“灵魂”,同时,也要让景物富有你的情感、你的个性。这样的文章,才是有价值的文章。
  
  陈高林,张德玲,教师,现居湖北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