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让学生习作成为一种乐趣

作者:刘 俊




  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并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我们经常叹息现在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干巴巴的,内容空洞,没有灵气。其原因是作文与生活脱节,文章是学生为了完成任务硬“挤”出来的,而不是为了表达和交流的需要,从内心自然“流”出来的缘故。因此,教师要善于牵线搭桥,帮助学生构建起生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自主地选材、定题、各施所长、各展其能,张扬其个性,放飞学生作文的自由。
  
  一、在活动中积累,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条件,没有兴趣,正如“无水之源”,学生的作文水平是绝不会提高的。因此,习作教学中通过谜语、故事、图画展示等形式,创设丰富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例如,在教学人物描写时,我首先展示描写外貌特征的片断,如:“他1.20的个子,足足有60公斤重。胖胖的脸,眼睛显得格外的小,似乎整天眯成一条缝。人家胖,下巴肉有两层,可他足有三层。因为太胖了,所以肚子凸出老远,走路也慢得多,笑起来下巴也随着笑声抖动着。”让学生猜是谁,然后现场素描,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显现这个人的外貌,趁学生目瞪口呆之际问:谁能再写出这么好的片断让我画出来呢?堂下顿时举起56双小手。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为社会中不可缺少之技能,非语文教师强加于学生之作业。”由此看来,学生只有想写、愿写时,才会觉得写作也是一件乐事。因此,我将习作指导融化在学生喜爱的活动中,积极引发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丰富自己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
  例如,为了让学生写好一次活动,我特地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拔河比赛来进行指导。先让学生观察高年级学生,把合适的动作、神态加以描述,从中捕捉生动的瞬间。然后再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要求将自己拔河时的动作、表情以及心中的想法、感受记在脑中。随后进行加工整理,鼓励他们说真话、诉真情,将自己内心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时学生如“鱼梗在喉”,不吐不快,纷纷举手发言,将心中的感受一吐为快。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习作自然是水到渠成。
  
  二、发挥小练笔的功用,积累素材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丰富他们的生活、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扩展作文内容,使学生喜欢作文,主动练笔,开拓写作的材路。这就要在平时的积累中,发挥小练笔的功用,通过小练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丰富学生的写作情感。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激发表达和写作的欲望与动力,从而写出有生活、有感悟、有个性的文章。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要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情,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情趣,使他们被各种各样新奇的有趣的人、事、景物深深地吸引着,再让他们把这些有趣的事,带着生活露水的事写下来,清楚明白,曲折有致。
  如:在学完《荷花》一课后,我让学生在小练笔上,模仿课文的写法,描写一种自己最喜欢的花,学生大多养过花或家里有花,因此在描写时都能写出自己的东西。在一次习作中,要求写自己熟悉的植物,因为有了小练笔的基础,学生在写作中并没有感到太难,因为他们有所观察,有所积累与运用。
  
  三、深入观察生活,挖掘写作素材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每个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只要我们有意识地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领着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就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才真实生动。
  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可以在学《石榴》这篇课文时,让学生搜集石榴的生长资料,使学生石榴花的色彩、形态,石榴子儿的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到了正式写作时,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
  学生的生活内容丰富多彩,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引导他们去接触社会,感受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膊。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发学生写作的源泉。
  总之,小学习作教学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们要让习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让他们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用自己稚嫩的笔法去描绘这个绚丽多姿的世界。
  
  刘俊,教师,现居山东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