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怎样积累作文材料
作者:胡国平
可很多学生的现状却是,肚子里没有水,无材可选。他们在作文时,往往采用挤牙膏的方法,想到一点写一点。也就是他们自己常说的,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有些时候,甚至包括考试,大多数同学都是抄作文(考试时偷偷摸摸地抄)。只要是要他们写作文,他们就会搬出各种作文书,像《获奖作文精选》、《中考满分作文100篇》、《高考满分作文50招》之类,从中选一篇与那次作文要求相符,题目一样或差不多的文章,原封不动照搬过去。批阅时不注意的话,还会给他们高分呢。
那么,怎样做才能使学生在作文时有材料可供选择呢?或者说,怎样才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作文材料呢?
一、记下生活中的感动
记得有一个星期天晚上,女儿复习功课快到深夜,她妈妈就催她早点睡,否则明早就不能按时起床,上学就会迟到。女儿说: “不要紧的,反正爸爸是闹钟。”听了这句话后,我的心中一亮:这话经典。当即就叫女儿记下来,并告诉她假如以后写作时用得上的话,可写到作文中去。女儿把“爸爸是闹钟”记在了笔记本上。
我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些时候,某种深刻的立意,新颖的构思,某些优美精典的语句,会在某种情境下忽然之间从脑中蹦出来。这也就是人的大脑在瞬间碰撞出的思想火花。还有些时候,人们在交谈当中,会说出一些非常有创意的话。这些思想火花和有创意的句子,似电光火石一般,如果一旦未抓住,未把它们记下来,就会很快地消逝,就像东逝的流水,再也不会回来了。
所以,我们老师应告诉学生,要善于抓住那些转瞬即逝的东西,随时把它们记下来。就是在晚上睡觉时头脑中突然蹦出一个好的句子或某种好的立意好的构思而醒来了,也要迅速爬起来把它记在笔记本上。否则,明早起床后就是想破头也想不起来了。
二、读书时勤于动笔
我们的学生,他们除了课本之外,几乎不读课外书籍。而养成了阅读课外读物习惯的真可谓是凤毛麟角。这不多的学生中,读书(主要指课外书)时会作笔记或作批注的更是少之又少。他们认为,读书嘛,从头到尾把书读完了就完事了。有的甚至囫囵吞枣,一目十行。殊不知,这样的阅读,效率是非常低的。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书中那些精彩的词句或段落,可摘抄在读书札记本上;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可写成读后感;还可以在书上直接作些批注。批注是一种实用的读书方法,可以写理解,谈感受,作评价。毛泽东读《史记》时,书上面就作了密密麻麻的批注。一代伟人读书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中学生呢!
边读书边动笔,一方面可以积累素材,另一方面可以加深理解阅读的内容,第三方面就是可以提高分析和写作能力。我们这里所讲的主要是积累作文材料,摘抄的内容及自己的感悟或批注,都是以后写作时可供选择的材料。
三、平时多背诵诗文
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常常会引用一些名人的名言佳句、警句俗语、经典诗文等。那些引用的东西,或阐明道理,或深化中心,或使描写锦上添花。总之,对我们的文章很有帮助。这在平时写作时,要是引用的东西记得不是很清楚的话,可以立即进行查找。而学生在考场上的写作,就受到了限制。
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平时要多背诵一些诗文,一方面可使自己的文化底蕴显得深厚些,另一方面也可在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时,信手拈来那些想引用的东西,使自己的文章增色添彩。
不仅我们要多背书,就是那些在文学艺术方面才华横溢的大家,他们也常常背诵诗文。比如郑板桥,他在文学艺术方面造诣颇深,独树一帜。在谈论他的学习时,人们都赞赏他“有异人之处”,而“读书善记”才使他的学问日益高深。他在《自叙》一文中说:“人谓板桥读书善记,不只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万遍。舟中、马上、被底,或者当食忘箸,或对客不听其言,并自忘其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我们认为,背诵不仅可以使自己的学问高深,而且还可以为我们写作积累更多的材料。
当然,要积累作文材料,除上面所讲的三点外,一些常规的工作更要求做好。比如我们平时常说的多听、多看、多想、多写等。
总之,只要你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时时留心,处处留意,就一定能使自己的材料仓库越来越殷实。仓库堆放满了,写作时也就可以对其中的材料进行精挑细选了。
胡国平,教师。现居江西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