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构造作文情节的五法
作者:陈贵有
1、蓄势
北大著名教授钱理群在一次演讲中,讲了前一辈学者金岳霖的一件事。他说,金先生也谈过恋爱,他曾经热烈地追求过堪称一代美女与才女的作家、学者林徽因,但林最后选择了建筑学家梁思成,金先生遂终身不娶。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无来由地请了一次客,老朋友都很纳闷,到了之后,金先生才郑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全场为之动容。虽然这个故事在许多书上都出现过,但都没有读钱理群的演讲稿这么令人感动。这件事之所以能使人有特别深刻的感觉,与钱理群的叙述方式有很大关系。也就是说,钱先生在叙述这个故事时十分讲究方式,为故事增添了更感人的力量。
这个故事最关键的一句话,是金先生郑重宣布的“今天是徽因的生日”,金先生虽然和林徽因没有成为伴侣,但他们却保持着终生的友谊。这个故事很凄婉,也很美。但如果仅把这句话做个交待,或者换一种方式叙述,其效果可能就会很平淡。因为这句话固然感人,但只有这个重点,而没有其他陪衬,不为这句话在表达效果上蓄势,便会削弱其感染力。
但钱理群先生在叙述这件事时,却做了多层铺垫:一、他先说金先生也谈过恋爱有其奇特的地方。二、交待了恋爱对象林徽因。三、但林却嫁给了建筑学家梁思成。四、因此,金先生终身未娶。这四层,使大家觉得这恋爱让人十分揪心,当然也更能感觉到金先生对爱情是忠贞不渝的,虽然他在爱情上也许是个失败者,但他的失败却令人肃然起敬。
至此,钱理群先生先交待嫁给别人的金先生的恋人林徽因的死。然后,说金先生有一次没有什么理由的请客,连老朋友都感到纳闷,这便使故事有了一种悬念。人们会想,金先生为什么要请客呢?这和前面所说的林徽因又有什么关系呢?直到金先生郑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时,前面所说的内容,都因为这一句话而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人们对金先生对爱情的忠贞便不能不发自内心的感动。
由此可见,叙述其实是一种策略,会讲故事的人,会千方百计地调动人们的感情因素。那么,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学会蓄势呢?
2、设伏
设伏是不要把故事一下子都交待完,而在前面只露出一点,后面再呼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写到林冲发配到沧州后,见到熟人李小二,李小二在他的店里却发现了两个形迹可疑的人,又提到“林冲”、“高衙内”的事,就是设伏。直到后来草料场被烧、血战山神庙时,才呼应了前面的这个伏笔。有了这个伏笔,使人们不由得不为林冲担心,增加了故事的曲折性。
3、质疑
质疑就是要让故事有疑问,这和设伏有类似的地方。但设伏是一种隐性的疑问,读者不知道是不是疑问。而质疑是直接有一个疑问,人们一望便知这是一个问题。例如有这样一个笑话,说的是著名相声艺术大师侯宝林有一次和数学家华罗庚在一起,他问华罗庚:“在什么情况下3+2不等于5,什么时候想好了答案再告诉我。”这个问题华罗庚想了好久,也不得其解。后来又见到了侯宝林,侯宝林一笑说:“很简单嘛,在算错了的情况下不等于5。”华罗庚听了大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怎样,我们不必去追究,但讲这个故事的人,却很懂得用质疑法增强故事的曲折性,则是毫无疑问的。
4、突转
突转就是说在讲故事的时候,善于在情节中不断地大起大落,有出人意料的转换。如莫泊桑的《项链》,玛蒂尔德借了朋友的项链,在晚会上出尽了风头,但在回来的路上发现项链丢失了,在想尽一切办法都没有找到的情况下,只好借高利贷买了项链还给朋友。于是,她花了十年的工夫终于还清了债务,然而她已经失去了青春,失去了美貌。这时,她见到了朋友,当朋友知道她是为了那挂项链时,惊讶地告诉她,那挂项链是假的。《项链》之所以能吸引人,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者善于运用突转的方法,以增加故事的曲折性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5、巧妙组合
西谚云:阳光下没有新事物,所谓新,不过是在已有事物上的花样翻新。也就是说,不过是旧材料的新组合。作文章,道理亦然。
(1)夫妻是两片衣襟,没有孩子就等于没有纽扣啊!
(2)你说,得活出个人样儿来。我说,得活出个味来。名声地位是衣裳,不妨弄件穿穿。可是,对人对己都不要以貌取人。衣裳换来换去,我还是我。脱尽衣裳,男人和女人更本色。
(3)每当结束一篇文稿,便觉轻松。这种感觉,大约只有一朝分娩,走下产床的产妇才能领略,她又可以在户内户外走走,看看天空、太阳、街道和行人了。我就带着这种轻松感,在街上慢悠悠地闲逛,让人看看我也无所事事的时候,为此感到一种可笑的自豪。
这些文字都十分优美精致,读来让人觉得趣味无穷。从修辞的角度看,这些都是比喻,但构成这些比喻的材料,如果我们做一下分析,便不难发现,作者所以能使文章有一种诱人的魅力,思想深刻固然是一个重要方面,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深刻的实现在于他们能巧妙地组合材料。说夫妻关系,用了衣襟和纽扣,把不相属的事物用一定的思想联系起来,让人们认识到,孩子之于夫妻关系的重要;说名声地位,用衣裳和人的关系来说明,重要的是人,而不是衣裳,把两种事物组合起来,便产生了一种新鲜感;说明写完一篇文章的轻松,用分娩的产妇的行走和写完文章的悠闲自得相比较,让人们感受得十分真切。
这三组文字妙就妙在作者把人们熟悉的事物相互组合,从而使文章有一种感召人的力量。它们是通过比喻实现的,但它们更是在不同事物巧妙组合中实现的。可见,要表达新颖的思想、充沛的感情、充足的趣味,如何组合材料,是十分重要的。
陈贵有,吉林扶余县教育局《扶余教育》杂志主编,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