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写出波折来

作者:曾传华 侯建英




  常见的记叙文的毛病之一,是平铺直叙,记流水账,让人一览无余,味同嚼蜡。文似看山不喜平。古人说“人贵直,文贵曲”,都是说写文章,要力求生动、形象。写出波折,是最基本的途径。
  无论事情是简单还是复杂,内中必有层次。其实,这种层次,就是波折。它可以是思想的起伏情感的变化,可以是情节的婉转曲折,可以是往事的插说,可以是由此及彼的联想想象,也可以是纵横正反的对比映衬,还可以是多方的铺垫烘托,等等。
  《羚羊木雕》的事情够简单的了,即爸爸妈妈逼我取回送给朋友万芳的羚羊木雕。文章开篇制造紧张气氛,突出木雕在妈妈心中的分量。继写妈妈步步紧逼,追问木雕的下落,立逼我取回。再写爸爸帮腔,使事情无法挽回。然后,插叙我和万芳的友谊,交代送万芳羚羊木雕的缘由。进而写奶奶的态度,叙述我无奈地冒雨找万芳取回木雕,异常地难受。简单的事情写得一点也不简单,十分动人。究其原因,是作者调动了多种写作手段,诸如巧设悬念、铺垫烘托、对比插叙,使文章波澜起伏,曲折有致。
  那怎样才能写出波折来呢?一是抓住思想感情的变化,极力写出变化的过程。如杨朔的《荔枝蜜》,堪称这方面的典范。文章由小时候采海棠花被蜜蜂蛰而不喜欢蜜蜂入笔,次写到从化喝了荔枝蜜想去养蜂场看看蜜蜂,再写参观养蜂场与老梁交谈了解蜜蜂的习性而由衷敬佩,进而从栽秧插秧的农民产生联想赞美蜜蜂精神,最后写做梦变成蜜蜂表达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愿望点明主旨。
  文章总是思想、情感的载体,目的是为了表达思想、情感。大凡对一件事情的认识,必然要付诸情感,所谓“景为情设,情因景生”同样适合于叙事。或悲,或喜,乃至悲喜交集,都会投注在我们所写的事情上。对事情的认识,也往往要历经一个过程,或由无知到有知,或由浅入深,或由知之少到知之多。抓住这些变化,把握过程,写出来,文章自然也就有了波澜、情致。
  二是把握好事情内含的层次,写好起伏,活化情节。如名文《鸿门宴》情节起伏,跌宕生姿,错落有致。项羽得知刘邦想称王关中,决定翌日出兵,楚强汉弱,为之一紧;而项伯夜访曹营,回来替刘邦说情,局势略为缓和,此为一折。鸿门宴上,谋士范增多次暗示项羽暗杀刘邦,局势为之一紧,但项羽默然不应,局势又趋缓和,此为二折。范增眼见失掉一次杀刘邦的机会,又指示项庄舞剑,授意他伺机杀掉刘邦,局势陡然又一紧;谁知项伯也拔剑起舞,使项庄无法下手,局势再度缓和,此为三折。紧接着写樊哙闯帐,义责项羽,又起奇峰;面对严辞怒责,性如烈火的项羽却一反常态,心平气和,呼樊哙为壮士,赏酒赐座,局势趋于平稳,此为四折。
  三是善于设置悬念,妙用悬念。所谓悬念,就是故意设置疑团,并不立即解答,只是使情节自然地发展下去,直到结尾才显露真相。最常用的悬念设置方法,主要是运用误会和巧合。如《十五贯》:家境贫寒的刘贵,从岳父家借得十五贯钱作为经商资本,归途饮酒,微醉而回,戏言卖掉了陈二姐。陈二姐恐慌中拽上门,深夜出走,借宿邻家。一赌徒行窃,拿了十五贯,情急中杀了刘。次日黎明,陈二姐连忙上路,巧遇崔宁,两人结伴而行。后来,恰巧又从崔宁搭膊里搜出十五贯,二人处以斩刑。最后,真相大白。
  四是由此及彼的联想、想象。如《紫藤萝瀑布》:由一树自下而上盛开的紫藤萝,作者联想到瀑布;由紫藤萝花,联想到船帆、船舱;由花的自衰而盛,联想到人的荣辱兴衰,想到生命的长河无止境。联想、想象,不但丰富了文章内容,而且使文章摇曳生姿,充满诗情画意。
  六是善用映衬、铺垫和对比。如《爱莲说》中的正反映衬,《背影》中的铺垫,《一件小事》中的对比,无不增添了文章内容的形象、生动。
  此外,写出文章的波折,还可以如《春》一样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多角度地叙写;如《白杨礼赞》一样地运用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可以如《同志的信任》打破时空界限,灵活地运用倒叙、插叙;可以如《老残游记》中《歌声》那样,聚焦侧面……
  总之,叙事要写出一点波折,一点层次,只有这样,我们的记叙文才会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才会感动自己感动别人。
  
  曾传华,侯建英,教师,现居湖北建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