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分层次作文教学研究
作者:杨 倩
一、分层次作文教学的必要性
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让我深深认识到,学生能不能动笔写,能不能进人写作的最佳状态,能不能写出有新意的作文,作文教学能否走出固有的死胡同,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转变旧的观念,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树立全新的意识,进行多样的教学改革实践。作文教学指导要从学生的本位出发,切忌让初中生说成人的话,切忌让他们硬着头皮去摹仿成人那样观察生活和社会,思考成人们才面对的人生种种问题与矛盾。一句话,切忌用老师(成人)自己的脑袋去代替初中生(未成年人)的脑袋。因此,分层次作文教学非常必要。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打开心扉,引导他们把灵魂深处最纯真的情感写出来,让我们看到一个个鲜活的“小小的我”。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正先生曾说:“一旦换一个角度看周围的一切,他们(指学生)会如同骑在神鸟的背上降落在神奇的山谷,忽然发现身边有数不清的宝贝。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打开身边宝库的大门,让他们骑上神鸟,飞向那神奇的山谷。”遗憾的是,无论是课堂作文教学的设计与执行,还是作文辅导材料的编写,甚至包括初中《语文》教材中对作文这一块的安排和要求,关注和重视初中生的特性、个体差异性都不够。我们很少关注和重视初中生作文应该具有的真正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眼光、思考、见识、情感及语言和表达方式,更多的是用成年人才会有的眼光、角度、习惯和心智水平要求学生。教师通常是引导他们要像成年人那样进行成熟的观察、思考、表达,甚至语言都要像成年人那样成熟、老练才好。这些都不利于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是必须进行改革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十分清楚学生现有的生活背景、知识背景、写作水平,知道他们这个年龄的爱好、习性,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怎么想和怎么做,在作文教学中帮助他们掌握规律,不断领悟,形成技能,使他们在写作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因此,作文教学应从每个学生的不同“学情”出发,必须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符合初中生这个特定人群的心智发育水平和能力,不能搞一刀切。让初中生这群十多岁的少年有可能、有机会和有条件写出他们的见闻感受,表达真正属于他们这个年纪的真情实感。如果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深入了解学生,让作文教学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与他们的个体差异性相适应,同时采取一些激励学生的措施,扎实有效地稳步推进,作文教学就会走进一个全新的境地。
二、分层次作文教学的具体做法
1、分层次要求,人人参与
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有高有低的,笼而统之的作文教学收效不大。同一个题目如果不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指导,针对性地提出作文要求,是达不到训练效果的。七年级《语文》上册《这就是我》的作文训练,要求学生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尽量写出自己的个性。这个作文训练对于刚进初中的学生来说,看上去没有什么难度,而且以自我介绍的口吻述说似乎也易于表达。但问题却出现在“个性”和“字数”上。初一学生对“个性”的理解是肤浅的,教师必须加以明确指导。“个性”,不是学生们通常想象的“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高高的个子”,“白白的皮肤”这些外部特征,而是“我”比较固定的特性或不同于其他同学的内在特性。比如活泼、倔强、幽默、智慧等等。针对一部分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降低难度,让他们跳一跳也能触摸到“成功”的感觉。所以只要求他们写自己的一件事,突出自己的一个方面就行了。至于字数的要求,写作基础好的学生可尽情抒写,字数不限。基础差的学生,300—400字甚至有几句写几句就行了。这种做法好像没有按教学要求做,实则是因材施教,对刚进初中的学生来说,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写作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踊跃参与,只有参与了,才谈得上提高。
2、分层次搭梯,螺旋攀升
为了帮助那些无话可说,视作文为畏途的学生动笔写,并且把写作文看成一件很平常的事,我在有些单元的作文训练中,会设计一些有梯度的题目,让每个层次的学生能有话可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写作训练中有这样一道题:以“我心中的黄河”为题,写一篇作文,抒发你对黄河的感情。尽管在课文里和综合学习时,学生通过文字、图片等多种渠道对黄河有了一些了解和感受,但“我心中的黄河”到底该是什么样呢,这对一部分初一的学生来说,确实有一种摸不着边际的感觉。于是,我就发动学生广泛搜集描写黄河的诗歌、散文和以黄河为表现对象的绘画、音乐,让他们充分阅读、鉴赏、品评,各自选出自己最喜爱的一首诗、一篇散文、一幅画、一首乐曲,从积累中找素材,然后让他们改写诗歌或看图作文,或借助音乐进行想象作文。学生有了写作的台阶,就有了动笔的愿望,也就有话可说了。沿着这个阶梯慢慢攀登,学生会乐于写作,作文水平也会得到较大提高。
3、分层次实践,拓宽空间
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背景是有差异的,同样的题目有的学生欢呼雀跃,有的学生唉声叹气。怎么让这后一部分学生愿意写呢?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去搜集材料,触发写作的灵感。九年级《语文》上册《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作文训练,要求学生在完成三项活动后,“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以风流人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这次作文训练的设置是比较好的,但是,如果教师指导不当,也会让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对初中生而言,他们知道的“风流人物”多半来自书本,了解不深,知情不多。他们比较熟悉的首先是当地名人,其次是紧邻的周边地方的名人,再次是外出旅游涉猎的名人。鉴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背景,在这次作文训练中,我将“风流人物”按地域分出层次,从而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具体做法是,提前两周布置任务,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小组成员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然后分工,稍差的学生做一些摘抄工作,较好的学生做一些整理工作。让学生周末就近选择名人故里、纪念地、纪念馆实地考察,“走近”名人,与名人“亲密接触”,发现名人的“闪光点”,为写作作准备。学生有兴趣,考察时便特别认真、仔细。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回忆考察时的情景,读一读搜集的资料,谈一谈点滴的感悟,让学生处于生活情景的体验中,不时调动他们的情感、体验,师生在互动中完成这次作文训练,教学效果明显。“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这一要求,在此次作文教学中得到了体现。同时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展现的空间,在实践中得到了多方面的训练。
4、分层次设题,突破难关
为了达到同样的教学目的,针对学生实际设置不同的题目,或者设置开放性题目,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九年级《语文》上册《青春随想》作文训练,要求学生以我们步入青春花季开始“两条腿”走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这次作文训练对于初中生来说是比较难的,好象有很多话要说,但又不知从何说起。教材上也提供了较多的参考资料,但都偏向于积极的一面(这当然是对的),而学生却是多样的,他们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青春遭遇”是不同的,他们的看法未必一致,甚至可能完全相反。为了调动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此次作文训练时,我特别设置了开放性题目:______的青春,青春是______,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把题目补充完整,进而作文,就有话可说了。分层次、开放性设置作文题目,对于攻破作文难关,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通过以上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分层次作文教学,学生摆脱了作文照抄照搬的做法,克服了写作上的畏惧心理,能够并乐意提笔写作,走出了没东西可写的低谷和胡乱写作的误区,使他们在初中三年“写”有所获,而且越写越精彩。
杨倩,教师,现居四川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