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语文教师的痛楚与欢乐

作者:靳小雨




  曾经有人将语文老师与医生对比,“当我们面对一个医生的时候,也许我们怀疑过医生的水平,但很少怀疑医生的价值,恰恰是因为我们怀疑医生的水平才证明了医生的价值,它说明没有足够的水平,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就不能为病人解除痛苦。可当人们面对一个语文教师的时候,首先怀疑的就是他的价值。”身为语文老师,没有比这尴尬和痛苦的质疑了。人们普遍认同中学老师的辛苦,在这个辛勤的群体里,日出而作上早自习日落而不息上晚自习的语文老师面对这样的质疑该是怎样的五味杂陈。
  价值思想的缺席,是最可怕的缺席。不知自己目的与价值何在的劳动,是最可悲的劳动。疗救病人是医生的价值所在,语文老师,你是干什么的?
  一位颇有名气的资深语文老师,得知今年高考作文题(全国卷)是以地震为话题之后,哀叹连连:“白干了三年,这样的作文,是个人都会写!小学生也可以写得漂亮,我白干了三年!”看来,这位老师期望面对相对难做的文题,自己的学生凭借能某些优势脱颖而出,于是三年辛苦不寻常,一朝捷报慰寂寥。这是一位自信而又悲壮的老师。撇开这个作文题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民生,感受社会的积极意义不谈,如果说这文题可能由于考前大量学生押题成功不能真实反应学生的写作水平,倒还理解。只是,怎么能将教学活动的目标单纯地定位成考出高分呢?一旦可能考不出出类拔萃的成绩,便全盘否定自己的劳动呢?殊不知语文教学的过程甚于任何一门其它学科!
  也许,这是一个太不新鲜的话题。高考,宛如一把无形的尚方宝剑悬在老师面前。是啊,叫得甚嚣尘上的教育改革,实质的成效有几许?应试教育难道不是愈演愈烈么?不承认这样的现实颇有点自欺欺人。中学的师生无不在在应试教育的胡同里喘息前行。就武汉市的高中而言,每月一考几乎是学校的通行体制,有些知名的高中还推行“周练”,每周语数外考一次,学生排名,老师也要根据考试成绩排名打分。每考一次老师来一次排名老师的心理会不会有波澜?笔者曾经问过一位家长: “你是愿意选择一位知识面很广,教学生动活泼,教学过程颇受欢迎的老师,还是愿意选择一位教学无趣但死抓基础和应试,学生考分可能会胜出一筹的老师?”出乎意料的是这位家长愿意为自己的孩子选择后者!应该说,有一部分家长是秉持着功利的出发点的,面对社会的功利性评价老师的心理会不会有波澜?
  语文老师,于是你在分数,排名,高考的大风中迷失了方向;在死记硬背,题海战术(问题是语文的题海不如数理化有效)的泥淖中痛苦挣扎。语文教学的快乐芳草地可望而不可及。
  语文学科的情感性,包容性以及深刻性赋予了语文课堂独特的欢乐。老师的视野,老师的选择决定了语文课堂的境界,也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文素养。在繁盛的文学园地里,品之甘醇的传统名篇,激奋人心最新的时事报道,都可以纳入学生学习的视野。例如最近有这么一则新闻,武汉同济医院的名医裘法祖发现母亲痛苦地离开人世的根源竟然是当时国外只需十几分钟的手术就可解决的问题——阑尾炎时, “他一拳狠狠地打在桌上,立志要解除千万个母亲的病痛。”老师在能唤起学生亲切感的的身边人身边事中,启发学生的思索:一代名医是由于这样偶然的生活遭遇确立人生志向,造福一方的。至亲离去的痛楚,立志的坚定,对事业的忠诚与热爱,清晰而又感人;“用茫茫的夜色做墨,用疮痍的土地作纸,在鸦片战争的硝烟之后,是谁?写下了两个字——中国”这深沉又饱含悲愤的诗歌,彰显着母语的魅力。谁能漠视学生在面对这些文字时的灼灼泪光呢?这动人的课堂,需要一个语文老师的灵动与开阔,需要一个语文老师在教育大环境下不屈与坚定。语文教学,不需要填鸭式的机械灌输,不需要题海式的机械训练,一定需要情感的感染力,一定需要与生活接轨的鲜润饱满的生命力。
  必须承认,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对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具有一定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语文学科承担着重大而又别具意义的责任。语文学科不仅仅是学习语言和文学的知识,它承载的内涵更深沉,更厚重。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学语文教育就是目前中学教育的缩影。语文教学的尴尬与痛苦就是目前中学教育的尴尬与痛苦。尽管是秉持着坚定深沉的理念,现实地说,一个学生分数不好的老师,不能心安理得地说自己是优秀的老师。可我要说,一个只关心分数并为之孜孜以求竭尽身心的老师,更不能说自己是优秀的老师。
  语文老师的价值,在于在艰难的环境下昂然地仰着头,引领学生执着地追寻文学所赋予我们的欢乐,感受现实人生所赋予我们的欢乐,尽管这欢乐有时是以痛的形式存在。
  
  靳小雨,教师,现居湖北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