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如何让学生作文立意出新
作者:肖兴明
一、反弹琵琶,逆向求异。
即从事物的对立面出发,采用与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看似标新立异,实际上是一种打破常规的,非常奇特而又绝妙的创新思维方法,作文教学能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方法,写出来的文章就有独创性,能达到立意深刻的目的。文学史上有许多求异创新的成功范例。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就是“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写成的名篇。一样的咏梅,两者迥然不同。陆游笔下的梅花,处境偏僻,心情寂寞,饱受风吹雨打,极度消极孤苦,然而互相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目空一切。孤芳自赏;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不怕狂风暴雨飞雪,敢于傲雪开放,并且昂然向上,向百花报春,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曾有一年高考作文题就是“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前者为常规,后者就是求异。平时可以从一些成语或俗语人手进行训练。如“班门弄斧”与“弄斧到班门”(前者讽刺在行家面前卖弄,后者提倡能手竞争),“毛遂自荐”与“自遂自退”(前者指自告奋勇,自我推荐,后者提倡能上能下,反对终身制);再如“物极必反”与“物极未必反”,“欲速则不达”与“不速则不达”,“大器晚成”与“大器未必晚成”,“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与“各人自扫门前雪,也管他人瓦上霜”等。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常规的思维的束缚,大胆地反弹琵琶,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写出人人心中皆有,而个个笔底全无的文章。
二、曲径探幽,侧向求异。
即以事物为中心,从多方面寻找与这一事物相联系的方面,通过深入开掘,使立意别有洞天。在古代一次以“踏花归来马蹄香”为主题的绘画竞赛中,参赛者有的画了一匹骏马扬鬃奋蹄穿梭于花丛,有的在马的身体上点缀几片美丽的花瓣……唯有一个人,画面上没有花的影子,只有一匹神态惬意的马漫步于草坪,马踢边上有几只翩跹的蝴蝶。毫无疑问,这幅画问鼎了大奖。
著名画家齐白石老人有句名言:“画人所不画,不画人所画。”道出了他作画出新的秘诀。画画如此,写作亦然。“文似看山不喜平”,立意构思上妙用侧向思维法,可以使学生“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独辟蹊径,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使文章翻出新意,产生无穷的艺术魅力。
在一次表现“母爱”主题的作文中,很多学生正面写母亲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写母亲在家里任劳任怨的付出……当然写这些东西未尝不可,但写的人多了,就会觉得平淡,毫无新颖感。惟有一位学生妙用侧向思维,写一次母亲不在家,自己和爸爸下厨房作饭,哪怕费了好大的功夫,做出的饭菜仍难以下咽,由此而感受到母亲的辛劳和母爱的温馨。很明显,这一曲笔构思自然令人耳目一新。
三、纵横驰骋,多向立意。
即下笔前从多个侧面、多种层次进行思考,选择题材,提炼主题,安排情节结构,确定表现形式。
如在一次以根须赋为题材进行托物言志的作文训练中,为了让学生能从多角度立意,我给他们提供了多个构思立意的角度:
①根须与树干、枝叶的关系——根须埋身地下,默默地为茎、叶、花、果提供养分。以此构思作文,可描绘供养大树的根须,盛赞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②须根、侧根与主根的关系——根须能抓住大地,擎住枝繁叶茂的大树。它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那众多的侧根和无数的须根都紧紧地围绕着主根,盘根错节,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根的网络。据此,写作对可描绘盘根错节的根须,赞颂团结向上的精神。
③根须的成长过程及生命需求——根须要繁茂,要粗壮结实,要获取充足的养料和水分,就必须向纵深延展,钻土破石,不畏艰难。这种“钻劲”和“挤劲”,不正是我们搞好学习、工作所必需的吗?据此构思,可描绘钻土破石的根须,赞颂不畏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
④根须与土地的关系——根须由于吮吸了大地母亲的“乳汁”才变得粗壮结实,才能承担起支撑大树的重任。由此联想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祖国和人民的哺育的道理,抒写热爱和忠于祖国人民的深情。由此,写作时可描绘依赖大地的根须,抒写感激人民、报效祖国的情怀。
此外还可以从根须对土地的奉献、树叶与根须的关系的角度,讴歌爱国主义者的动人业绩和崇高情操、描绘落叶归根,抒写天涯游子的爱国情怀。
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我们在作文教学时,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就能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让他们的思维如山涧清泉一般灵动鲜活,学生就能写出富有创意的佳作。
肖兴明,教师,现居湖北恩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