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把作文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

作者:徐果洪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是许多语文老师都在探讨的问题。笔者觉得改变对学生的作文评价方式,把作文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培养中学生的作文自我评价能力,以读带评,以评促写,读、评、写结合,是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
  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指出:掌握学习的理论就是调动内因、主动索取的理论,掌握学习必须掌握自己,而掌握自己的主要标志是能否正确地评价自己。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叶圣陶指出:“尝谓教而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使学生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即能够按既定的目标和标准,对自己的写作进行自我检查,作出正确的评价,从而促进自己写作素养的提高。
  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并非是与生俱来的,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培养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一、以读带评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阅读积累是评价的基础,要注意考查他们阅读的阅读兴趣和文化视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读书,尤其是选择一些至情至性的文章,以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笔者经常向学生推荐《读者》《青年文摘》等优秀期刊上的好文章,也经常与学生一起探讨《时文选粹》《智慧背囊》里的一些好作品。这些作品往往会使学生感悟到:身边司空见惯的生活,只要用爱的眼光打量,一草一木总关情。这时候,学生往往也会产生评议的冲动,教师就要善于发掘学生的这种冲动,把他们的这种热情落实到评写上去(摘抄内容后面附上学生自己的评议)。刚开始的时候,学生的自评往往会带有较强的随意性,往往不切要领。但随着阅读面的不断拓宽,他们也会从中发现一些评价的门道。
  “授人以鱼,可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供一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指导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使学生行之有法,乐于进行自我评价。
  如何指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呢?新课标有如下说明:“以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趣味和欣赏个性作为评价的重点,如能否拓展想象和联想,能否对作品的形象和意境产生感情的共鸣,能否发现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义,是否对作品有独到的感受和创造性理解,是否具有批判质疑的能力等。”除了常规的评价(如结构、立意、技巧等),教师就可以从这些方面给学生以指导。
  另外,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要求同一学习小组的成员经常交流读到的好文章,大家一起读读、评评、议议,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让每个学生在小组评议中都获得写作的灵感,得到心灵的启迪。
  还有,教师在每周的检查中,也要注意对学生评价的再评价。对评得恰当的,教师应予以鼓励,甚至可以推荐给大家;对评得不够恰当的,教师应予以指出并作适当指导。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的延伸,语文课堂也可以成为课外阅读的指导阵地。教师可以定期抽出一定的课时,通过交流读书报告、读书札记、评论鉴赏文章等其体成果考查学生的评价水平(鉴赏水平),并予以适当的指导。通过学生的广泛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评和写的热情。
  
  二、以评促写
  
  把学生“评”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后,学生“写”的热情也会慢慢高涨起来。
  人们常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其实,写作与生活应互为因果关系,生活(阅历)丰富有助于写作表达,写作有利于提升生活品位。新课标鼓励学生“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所以,学生的写作内容应该是开放性的,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而且思考是可以不动笔进行的,也不一定要完整和成系列。精彩的东西往往是灵感的瞬间闪现,关键是学生要重视并有记录的愿望和习惯。
  语文新课标指出:对写作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写作态度。新课标“实施建议”中的“表达与交流”部分里写道:“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这里的“真情实感”并不是文中人物是否有真情实感,而是学生在写作时是否有真情实感,字里行间是否渗透了学生的真情实感。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形下,作文都必须坚持一条原则:我手写我心。学生对写作的自我评价也应该突出这一点。
  学生作品真正的“第一读者”与“第一评者”均应该是学生自己。尽管学生作品里有教师的汗水和智慧,但是,作文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真正心性流淌的东西。把作文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让他们自评、互评,让他们成为写作的主人,这才是唤起学生写作热情的关键。
  当然,自我评价只是多元性评价的一种,平时我们要注意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样,学生才能展示亮丽的自我,作文教学才更显生命力。
  徐果洪,教师,现居江苏深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