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新课标下高中作文教学的反思

作者:叶 华 张素君




  作文教学的改革要以中学生最切近的生活为出发点,针对学生关注、思索、探求自我发展的思想和情感,让他们描述自我成长的经历,领悟人生的玄妙哲理,探求人生的发展方向。所以要求学生应该牢固树立“为生活而作文,为人生而作文”的思想,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我在作文的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三个方面去探索研究,“投石问路”,从中得到深刻的反思。
  
  一、关注生活,崇尚人文
  
  作文训练的技巧五花八门,重虚假“包装”,轻生活体验,甚至一味地揣摩作文“亮点”,这种“投机取巧”的做法越来越没有市场了。学生优秀的文章(包括考场作文)应该从生活中来,从习作者真切细腻的体验中来,从人的心灵与生活的碰撞而引起的震颤中来。
  我们的学生只有热爱生活,留心观察生活,才能从生活的体验去感悟人生的真谛,历练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情感,培养自己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敏锐感受力。只有这样,优秀的作文才能在学生的笔端脱颖而出。
  贴近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教学选材的理念,即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我们强调学生在平时的习作中,无论从选材还是拟题都要紧扣社会生活,时刻把作文放在“生活”中。在平时的练笔中,老师要指导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材料中去“应用拓展”,鼓励发现创新,引导学生走进材料,走进生活,融入生活,提高语文素养。
  现在的中学生正处在多元化的社会变革时期,我们的学生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社会,就得学会做生活的主人。
  热爱生活,关注生命发展,这又是对“人文精神”的另一种诠释,如果学生的作文能从诚信、爱心、责任心、奋斗意识等诸多角度去切入,那么文章一定有较强的感染力,因为他们在写作时会有感而发,有情可抒,有事可叙。
  高尔基说:“文学就是人学。”尽管学生的文章还比较稚嫩,但只要他们能把人文精神融入于字里行间,定能激活思维,写出美文来。
  
  二、规范训练,修好内功
  
  现在的高考作文题经常“变脸”,如果学生仍停留在训练一种文体、一种技法的传统习作模式上,就很难应对考题的变化。作为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改变观念,联系实际进行严格的、规范的、系统的写作训练,一旦修炼好了自己的内功,就能得心应手地写好各类文章。
  首先要决定好写什么样的体裁,文体意识要强,写每种体裁都要遵循其写作要素,切忌写得不伦不类。
  其次要考虑主题和内容的配合,尽可能体现出教益性和人文性。我们平时在指导学生练笔时往往围绕生命、成长、人物、亲情、诚信、励志、修养、风情、读书、文化、民族精神、和谐社会等主题。内容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方面。这些习作与学生生活、成长关系密切,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第三,写好文章的关键所在是有真情实感,这一点千万不可忽视,我们历来反对虚假作文,有些同学在习作中出现“为情造文”,靠一些奇情、矫情、悲情、苦情等故事来煽情,或根据一点肤浅的感悟敷衍成文,借此来吸引阅卷者的眼球,博取一些廉价的同情心。我认为学生这样写一是缺乏情感厚度和文化底蕴,二是不利于他们的发展,更不用说提高写作能力了。
  第四,写好文章还得重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和准确运用规范的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能力。语言规范最基本的要求是不写错别字,用词要经得住推敲。我们平时看到的一些时文,乍一看语言流畅华丽,但仔细咂摸一下,却发现文胜于质,纯属劣文赝品。
  除了以上所说的文体、主题、内容、语言等方面要加强训练以外,还要注意作文整体的规范性,即篇幅相对完整,结构基本合理,字迹端正、行文流畅、表现手法灵活、含义深刻、主题突出。规范训练要求下写出的作文,往往给人以一种赏心悦目之感。学生通过反复训练定能提升考试作文评分的档次。
  
  三、激活思维,提升品质
  
  语言和思维是作文的两大根基,也是高考作文命题者和评判者的主要着眼点。我们在作文教学的改革实践中,给学生多一点指导,让他们多积累些对生活的体验与思考。通过阅读、写作,能学会借鉴别人对生活的体验与思考的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达到思维创新的最高境界。思维激活了,学生的习作就有了强力的灵动的翅膀。
  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其品质首先要让学生学会针对文章语言表达效果进行品味,学会揣摩和比较的能动性,培养他们独立的思维和鉴赏能力。特别是学生要对自己的作文作出客观的评述,如作文的主题和内容的多元化在表情达意上能否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没有还存在根据某种思维定势和命题套路去按图索骥的弊病,在写作的思路、角度、材料内容、感受思考诸方面有没有得到改进和提升等等。
  其次要让学生融入社会生活感受其多元性。“写作”属于言语主体的社会语文活动层面,主体陷于灌木丛般的社会,扮演的是现实社会人的角色,其活动产品称为“作品”。在社会生活里,每个人不可能只活动在一个固定不变的社会区域或层面里,因此他(她)扮演的角色是多种多样的。中学生要观察社会、感受社会,抒写对社会最真挚的感受。
  我们语文老师要给学生开启思维的灵感之门,让他们在习作中能闪耀出思维的火花,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以活泼生动的语言、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去感悟富有哲理的生活,达到文道结合的完美境界。
  叶华,张素君,教师,现居江苏常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