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作文的积累
作者:王桂云
积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和习惯,同学们要想写出好文章。同样也离不开积累。没有生活积累,就没有写作的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语言积累,我们的作文将是“茶壶里面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来”,内心不能表达,内心有情有感不能抒发。因此,我们应该为写作备好丰厚的物源: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观察和体验生活,注重生活积累;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和写作技巧。
一、积累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是滋养情感的土壤,情感是酝酿佳作的底料,写作是根植生活土壤的果实。”这话的确道出了写作的真谛,如果切断作文与丰富多彩的生活之源的联系,作文时,我们难免才思枯竭,恐怕只有“横眉冷对草稿纸,俯首干啃钢笔头”了,即便冥思苦想,最终也只能东拉西扯,胡乱收场。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歇。”社会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有留心观察社会生活,才能获取写作的素材。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我让学生利用电视收集抗震救灾中的典型材料,接着在班上每人交流一个感动自己的故事;我把这些材料用简洁的语言汇集到黑板上,然后让学生以《谁是我们最可敬的人》为题,竞赛作文。多数学生只用半个小时,就写出了催人泪下、扣人心弦的作文。
今年暑假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在我国北京举办,我给学生发去短信,让他们关注奥运,坚持写日记,每天记下一两个精彩片断。秋季开学后,我就让学生写了《了不起呀,奥运冠军们》,由于学生大脑里储存了很多的材料,写来就会轻车熟路,文笔流畅,个个面带笑容当堂完成了作文。
另外,要从生活中寻觅写作素材,首先要用心去观察生活。有些学生写作文时总喜欢虚构离奇的情节、荒诞的故事,从不写真实生活。其实,生活中可写的事物很多,只是不少学生对生活熟视无睹,才使得许多好材料从身边悄悄溜走。只要你肯留心,便会发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其中,既有轰轰烈烈的大事情(如今年的雪灾,地震灾害,两个奥运,“神七”问天……)又有平凡的小事(关水笼头,拾起一片垃圾,扶同学看病,妈妈对瘫痪奶奶的精心护理,爷爷排解邻里纠纷……)生活的本来面目就是平凡,平凡即是美。法国伟大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次,要善于感悟生活。虽然写作的动机、材料来源于生活,但是作文不能照搬生活。必须有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我们要能在普通的人和平凡的事中,用敏感的心灵去寻觅真善美,去开采生活中的智慧和意趣,这样的文章,才是有灵魂的文章。只有我们拥有一颗感悟的心,我们才能于风光绮丽山峦叠嶂的地方,看到山势的奇伟;于潺潺的流水中,看到大自然的清澈;于野花的芬芳中,闻到春天的气息。感悟,对于作文是必不可少的,有深刻感悟写出的文章,才是耐人寻味的。
二、积累语言,多读书,读好书,获取间接经验。
写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富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泉,笔下如花。首先,我们所学的课文,大多选文精美,是学习语言的最好材料。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大声地读,细细地读,要流畅自然,琅琅上口,语言自然有味。语言有味,写出的文章必然有味。
其次,拓宽自己的阅读渠道,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文字名著。另外,读书时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说,要善于收集和整理作文材料。可以用些关键词:如奋斗、意志、自信、诚实、惜时等,分类积累素材,然后分类强化记忆。写作时,一旦需要哪方面的材料,就可以快速、准确地提取出来,使作文材料充足,文采斐然。同时,因为每个人的阅读时间有限,同学之间可以自己组织交流阅读信息和阅读心得,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增强思辨能力,从真正意义上把书读透读活。
积累语言,仅仅靠读还不够,我们还要加强“背功”。著名作家巴金说:“有几百篇文篇烂熟于胸,就好比打仗时有千军万马在身旁,召之即来,呼之即出。”如果我们能把语文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及课外整理的材料都熟记于心,这对于我们来说,将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所有这些内容在我们脑中被“剪碎”,然后再与自己的思维、自己的生活相组合、取舍、改造,就会爆发思想的火花,富有个人魅力的习作便会涌来。
三、积累技巧,掌握表达思想的方法
写作技巧,包括语言的表达技巧、篇章结构的技巧、选材立意的技巧。学生要学写作文,应当借鉴课文中作家的范文,借鉴老师的下水作文,借鉴同学的佳作。在写作中,我们可以结合自己读书的内容,进行片断练习。如,进行总分式、并列式的语序结构练习;借鉴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的描写练习;可以练习各种形式的开头结尾,可结合相关课文练习写景、状物的写作顺序,等等。
总之,文章千古事,甘苦寸心知。写作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而积累更是一种长期的付出。只要平时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多阅读,不断积累,你的作文水平就能得到不断提高。
王桂云,教师,现居湖北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