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文学作品中的闲笔描写

作者:王经军




  “闲笔”是指在文学作品中,为切合表达的需要,而有意造成情节的断续、文笔的婉转迂徐、气氛的调节变换、节奏的张弛间歇等的一种叙事方法。“闲笔”表面看似乎是繁冗之笔,可有可无,细细品味,则独具匠心。不可或缺。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切不可忽视“闲笔”的作用。
  
  一、运用“闲笔”能简练交代背景,抒发感受
  
  鲁迅在《藤野先生》的开头第一句话就是:“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这里的“也”字用得突兀。“也”是一个表示语气的副词,它通常可以表示在已有的情景条件下,还有同等同类的人、事、物。一般地说,那个先定的条件必须出现在由“也”带出的那个句子之前。可是此处没有出现情景,东京便怎么“也”起来了呢?这个“也”字是不是繁冗之笔,应该删去呢?仔细体味一下,我们便会发现这里表达了鲁迅从国内的沉闷环境中逃出去,“逃异乡,走异地,寻找别样的人们”,来到东京后的感受:东京象在国内一样,也是一样的沉闷。这个“也”字巧妙地使人联想到国内的思想氛围,联想到鲁迅留学日本的目的以及来到日本后的感受,真是“一字千钧”。
  此处鲁迅巧妙运用“也”字,似乎是繁冗之笔,实则达到了简练交代背景,引出对比,抒发感受,表达认识的作用。
  
  二、运用“闲笔”能调节叙述节奏,扩大叙述的时间、空间。
  
  比如《水浒传》里“血溅鸳鸯楼”一回,写武松杀张都监复仇,小说并不只一味着墨写武松去复仇的紧张气氛,而是在紧张中穿插了张都监一家缓慢闲适的生活场景,形成了节奏上的强烈对比。这种穿插,就是小说的“闲笔”。有了这些“闲笔”,小说就有张有弛,缓急互衬,既避免了叙事的单调,又增强了空间感,加强了叙事的情趣。不仅能强化作品的真实感和动感,还能增强作品的“意趣”。所以,“闲笔”不仅是一种有效的艺术表现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创作者把握叙述节奏的能力。
  
  三、运用“闲笔”能渲染气氛,营造氛围。
  
  如《荷花淀》,文中有两处“哗”声的描写:①处描写出现在青年妇女探夫不遇时:“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②处描写出现在不遇丈夫却通敌人时:“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两处“哗”声描写,貌似“闲笔”,徐徐玩味,却见匠心。首先。两处“哗”声都逼真地描摹出荷花淀里彼时彼地行船荡起的水声,把荷花淀里青年妇女们轻轻地划着船和咬紧牙,制止住心跳划船的两种不同的声响变化清晰地传达给了读者,读其文,如闻其声,读者获得了形象的听觉感受:①处的三个“哗”各自成一个节拍,声音清悠柔和,节奏舒缓而匀称。②处七个“哗”组成顿促疾急的三个节拍,节奏由慢转快,紧张而充满力感。其次,两处“哗”声,渲染了荷花淀里顷刻间两种不同的独特氛围。①处的“哗”声和青年妇女们玩菱角、说笑话交融在一起,表现出一种宁静、安逸、轻松的氛围。②处的“哗”声节奏短促急遽变化,声声渲染出敌人紧紧追过来了情势的骤然危急,气氛渐趋紧张。一声紧似一声的“哗哗”声,映现了青年妇女们惊慌时的怦怦心跳。
  
  四、运用“闲笔”能深化文章的主题
  
  苏教版高二语文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选录了著名作家孙犁的作品《鞋的故事》,文中主人公书绫给作者做了两双鞋,两双鞋都不尽完美,留有遗憾。作者在收到书绫做的第一双鞋后,在行文中不忘关注小书绫的消息,通过柳嫂之口一笔带过地交代了她的生活状况:“她结了婚,生了一个孩子,还是拼命织席,准备盖新房。”作者在收到书绫做的第二双鞋后,又通过柳嫂之口交代了她的生活状况:“小书绫过日子心胜,她男人整天出去贩卖东西。我听我母亲说,这双鞋还是她站在院子里,一边看孩子,一针一线给你做成的哩。眼前,就是农村,也没有人再穿家做鞋了,材料、针线都不好找了。”这两处看似“闲笔”,实则大有用意。包含着这样几层信息:一是小书绫的日子过得并不好。细想想,依书绫看一眼就能给人做鞋的功夫,依她精致极了的手艺,她会做不好一双鞋吗?显然不是。这“闲笔”告诉我们,做不好鞋的唯一合理的解释便是书绫生存际遇的改变,生活的压力使她“心有旁骛”。二是书绫在处境艰难的情况下仍然为作者做鞋,还是重情重义的。三是如今的农村已不同于以往,一些传统的东西已逐步淡出了人们的生活,生活的重压、物质的追逐,迫使人们放弃乃至丢弃了一些原本属于美好层面的东西,变得功利、浮躁。这两处“闲笔”从更深层面上表达了作者的某种忧虑,现代社会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已经对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侵蚀,表达了作者对正在逐渐逝去的美好事物的呼唤,对物质文明进步下农村女孩子命运的理解与关注,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王经军,教师,现居江苏赣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