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开发随机动态的课堂教学资源

作者:王 欣




  《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意味教师应由教材的忠实实施者向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者转变,教师应当重视开发教学资源,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喜欢把注意力放在课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课前搜集大量资料、图片或视频材料,课中运用多媒体增强课文的直观性,课后要求学生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进行补充阅读、欣赏,这些安排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必趣。但不容忽视的是课堂教学其实也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学生本身就是丰富的、珍贵的教学资源,他们在交往互动中时时生成着随机动态的教学资源。随机动态的教学资源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与学生沟通时的实际情况而生成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在教材上和教师的教学预案中是没有的,教师往往也没有预料到,教师随机更改教学预案,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
  开发随机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是教师课堂应变能力和素质的表现,是对教师教学机智的考验,实际上。我们每个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都会遇到许多随机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只不过没有当作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课堂教学中一个异于常规的举动,一次精彩的即兴发言,甚至于一次看似干扰教学的偶发事件,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留心发现,注意挖掘,充分利用,这些都可能成为开启学生智慧之窗的教学资源。下面我以教例解读的方式,就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谈一谈自己的拙见,与同仁们一起商榷。
  
  一、从课外读物中唤回学生
  
  语文课是学生最容易离开课文读课外书的课,在老师的眼皮子底下读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是很多学生爱做的事情。对语文学科来说,阅读本无所谓课内课外之说,所有内容健康的书都可以用作语文课程资源,所以我在课堂上对那些看课外书的同学,不是一味地批评没收,而是视情况而定,要么请他围绕该书内容、写作手法做一个简短的发言,要么请他在课后写一个简短的书评等等,注重引导,提醒他们课堂并非阅读此类书籍的最佳时机,并通过精当的分析为课后利用这类资源打下基础。
  例如,有一次我正在教授小说《流浪者,你若到斯巴……》,有一名学生正在津津有味地看郭敬明的《幻城》,我走到他的身边他都没有注意到,此时我就拍了拍他的肩膀说:“XX你能给我们讲讲这本书为什么这么吸引你吗?”这个同学先是紧张后来在我的鼓励下说:“《幻城》这本书一环扣一环,哪一段都不能错过,文中最精彩的莫过于最后的那部分‘幻雪神山’,我本来想课间看了就不看了,谁知道看了又想看下面是怎么回事……”听了他的话我顺势一引:“说得太好了,情节的曲折多变,描写的生动传神是小说成功地命脉,谁能告诉我们作家是运用了文学创作上的什么手法才能使情节一环扣一环?”这时候同学们的思维被激活了,通过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很快达成了共识,答案就是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前后照应等。此时我又将话题引向课堂说:“我们的课文构思精巧,情节上也多处运用这些手法请同学们找找看。”一堂课就在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中完成了对故事情节的鉴赏,不仅将学生的注意力重新拉回课堂,而且还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此后我还把这作为一个重要的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在班级里开展了“网络小说优劣之我见”的读书鉴赏活动,启发学生不仅要爱读还要会读。在活动中,同学们不仅写出了一些简单的书评,而且提高了鉴赏水平,让那些艺术水准不高的网络小说市场大大缩小了。这样就把课外读物由跟我们课堂教学争夺阵地的“敌人”变成了我们学习语文教材的“好帮手”。
  
  二、从流行音乐中唤回学生
  
  现在很多学生喜欢带着MP3听音乐,有时在上课时间听也不能完全排除。出现这种状况,学生惊慌,教师生气,一方严辞批评,一方连连认错,这是最常见的场景,但不是教学所要的最好结果。教师的目的是把学生的兴趣转移到课堂上来,从事件中发现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怎样才是比较好的应对方法呢?我认为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同时去分析流行音乐的特点。把流行音乐中和语文教学相关的因素发掘出来,将二者联系起来。流行音乐之所以吸引学生,是因为其中包含了许多新鲜时尚的要素,符合学生们追求新奇、追求个性的心理特点,其实,这也正是语文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之一。比如《我是一只小小鸟》中的歌词最显著的特点是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的巧妙运用;《涛声依旧》化用了古典诗词《枫桥夜泊》中的诗句;《愚公移山》演绎了一曲古代传说赋予新意的故事,都是和学生日常的语文学习紧密相关的。
  有一次,课堂上学生听歌被我发现了,我就说:“你能向同学们推荐你最喜欢的歌吗?”他挠了挠头说:“《菊花台》”。我又说:“为什么喜欢?”他愣了一会儿说:“歌词很美。”我就顺势说:“同学们都下去查查《菊花台》的歌词的出处是在哪些古诗中?下节课请同学们来说说。”事后我都没想到,这次偶然的课堂突发事件却引发了同学们对流行歌曲的大讨论和“深入”研究,同学们广泛查阅资料,掌握了解了大量的古诗句,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还锻炼了能力,巩固了语文知识,真是“一石三鸟”。
  
  三、从天气变化和突发事件中有所感悟
  
  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出乎意料的事件,比如天气的突然变化和一些突发事件。教师应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对此都可以巧妙地用作语文课程资源。下雨、下雪、狂风等天气变化是最常出现的,学生们或欣喜、或担忧、或恐慌、或淡然,种种情绪都是人物描写的难得的素材。
  我曾经在组织学生上晚自习时遇到突然停电,陷入黑暗的瞬间,男生狂呼女生惊叫,作为班主任的我则大喊一声“保持安静,不要走动”,学生稳定下来之后是一段难耐的静默。我立即打开随身携带的小手电筒,在微弱的光芒里,学生们或低头不语,或彼此对视,表情极为丰富。第二天早自习的时候,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片断作文:停电的瞬间。学生们几乎不假思索地开始写作,十几分钟后,连平时一写作文就大喊“痛苦”的学生都交上了一篇非常优秀的小短文,有语言描写,有心理描写,有场面描写,生动形象,逼真地表现了停电事件中老师和学生的表现以及自己内心的微妙变化。所以,对这类突发事件的冷静处理和及时运用,就是很好的课程资源。
  
  四、把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
  
  《课程标准》中这样说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要改变过去语文教学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活动的弊端,就必须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为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
  高中学生,虽然仍然是一群十几岁的孩子,但他们和初中时代已明显不同。他们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观察力强,模仿力强,有时候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没规矩,甚至做出一些让教师恼火的事情。如何面对和处理,往往需要教师一颗敏感宽容的心,懂得原谅学生的“冒犯”。
  比如:我们这里的学生平时讲地方话,上课也用地方话回答问题。一次上课,我叫三位同学到黑板前听写,我说:“我说上句,你们仨写下句。”话音刚落,传来一片笑声,有一个男生还学我说话,很多学生笑了,我也笑了,我说:“我说的可是普通话哦。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希望同学们在校园内讲普通话,你们将来上大学了还要考普通话证书呢。这对你们将来的工作生活大有益处。学我的那个同学,你的音质条件很好,可以做一个出色的播音员了。”这个课堂上“没规矩”的行为激起了学生们讲普通话的浓厚兴趣,形成了可持续利用的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堂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鲜活的课程资源,这要靠我们用心灵去体验、去发现、去把握。教师要有极强的资源意识,时刻注意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细节,还需要有足够的智慧判断哪些可以作为资源,该如何利用,在随机动态的教学资源出现时因势利导,相机为用,提升教学效果。
  王欣,教师,现居江苏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