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创建以生为本的语文课堂
作者:鲍 宇
一、从学生最需要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抱怨,我们的学生太不配合了,不会学习,把学生没有学好的责任完全归咎于学生。即使老师上课成功,也往往归结于“同学们很配合”。教师之所以这样认为,根据是:我已经教过了,有的甚至强调了好几遍,为什么你就是学不会呢?一位物理特级教师为了让学生容易理解平抛运动,没有采用教材上已有的实验,而是自己设计了一个实验,自己在课堂上站在讲台上演示。这堂课让人豁然开朗:他是站在讲台上设计教学,他更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在思考问题,从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角度设计教学,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把学生当成了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不是同样如此吗?学生最需要的就是我们最应该教的。比如学生一直搞不清借代和借喻的区别,我根据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提炼出;大多借喻可以转换为“像什么”,而借代不可以转换为比喻格式“像什么”。这是学生总结出来的基本方法。课堂讲授就不是以原原本本传达教材为满足,而是以有效的方法指导为出发点,把力气花在对教材的理解上,努力追求理解的准确深刻和表达的深入浅出,渗透在自己的教学行为中,使学生轻松学习。
二、从学生主动学习的角度创设教学情境。
好的课堂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创作的一件精美作品。教育家赞科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这种气氛会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也有助于完成教育任务。”增设“文化快餐”,开设“每课一成语”、“每堂一首诗”、“三分钟自由谈”等栏目,合成一份内容丰富的“文化快餐”。同学们用心准备这个“语文快餐”,同学们每天用掌声来迎接语文课,语文学习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比如根据教材的特点让学生自己编写课本剧,以调动同学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开展课文朗读竞赛,把单调的读书变成人人参与、品读体悟的鉴赏活动;喜欢语文,喜欢语文老师。老师的话他们爱听,老师要求完成的学习任务,他们大都能不折不扣地完成。考试的成绩自然提高了,而成功又给他们带来了更大的动力和自信,语文学习的热情更加高昂。
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可以巧设导语,制造悬念,巧设疑问,热烈争论,形象展示等。如教学《故乡》,教师抓住同学已有的《少年闰土》这个知识丰富而又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进行阅读指导:“30年以后的中年闰土又是怎样一种形象,你们想知道吗?”在学生高涨的情绪氛围中,让学生快速阅读《故乡》中描写中年闰土形象的片断,并思考:中年闰土的形象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中年闰土为什么脸色蜡黄、麻木糊涂,成了木偶一般?在阅读中,同学们了解了一个被生活压瘪了的中年闰土形象。
三、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设计教学流程。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也不例外。对教师来说,不仅要了解这一认识规律,而且要在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设计上下功夫。具体说来,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激发学生去思考解决一连串的问题,而且前面问题的解决要成为理解下面问题的铺垫。这样就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按照合理的程序拾级而上,循序渐进地理清课文。就其效果而言,这也是对学生逻辑思维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培养。比如教师在讲《孔乙己》时,一上课就提出三个问题:请畅谈对孔乙己的认识。本题无固定答案,学生可以自由发言。请学生思考:“我”为什么在20年之后仍旧记得孔乙己?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占有怎样的位置?孔乙己的结局怎样?这两个问题可用课文中的原句作答,答案正是支撑起全文结构的关键句,可以以此带动学生对全篇的理解。第三、继续思考:孔乙己的人生目的是什么?谁应该对孔乙己的“死”负责?
这个问题设计的目的是向作品的意义和本质过渡。特别是探讨最后一问时,学生的积极发言和争辩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而且在争论中小说的主题渐渐鲜明了。以上三组问题逐层深入,环环相扣,教学思路清晰,启发学生扣住了重点、难点细加剖析。对课文的学习既顺畅,又深透。
四、从展示学生个性特长的角度开放教学的空间。
《丑小鸭》这篇文章是一位喜欢童话的同学上的。课后他阅读了几部相关童话作品。课堂上他采用了边读边讨论的教学方法,进行问题探究:丑小鸭遭到了哪些歧视和打击,丑小鸭抱什么态度,有什么追求?当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大家都来赞美它时,它为什么会感到难为情?并让同学写“《丑小鸭》给我的启示”的课外练笔。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同学们空前活跃。为什么?其实最重要的是因为学生自己上课,“师生”平等,可以随便提问质疑、发表见解,不管这个见解是多么的不合正统或可笑。从展示学生个性特长的角度开放教学的空间是这堂课成功的关键。
老师需要让出空间(讲台)给学生,让学生有表现的舞台;让出时间(课堂)给学生,让学生有表现的机会,能够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教师让出自己的权威地位,给学生与老师平等交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心理空间,激发学生表现的胆量。
五、从减轻学生负担的角度布置有价值的作业。
我们以前习惯于课后布置大量的练习和作业,为的是覆盖教材的知识点,而不去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和效果。因而就造成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生的课业负担其实有两种,一是作业的确太多,二是作业本身并不多,但学生不情愿做而有心理负担。解决这两个问题也有几个办法:一是尽量少布置作业。可做可不做的作业不做,比如抄写类的作业,可以代之以闭卷练习或是默写。既达到了学会的目的,又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二是分层次布置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同学实行不同的作业内容。已经完全掌握知识的同学,可以不做,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做基础题,中等同学做中档题,给学生以相对的自由。三是和他们商量。尽量和他们商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兴趣就是最好的减负行为,尊重和鼓励也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法宝。当他有做这个作业的兴趣和愿望,即使作业多一些他也会乐于接受,没有心理负担。当他做作业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他会为之更加努力,争取做得更好。三是讲点心理学。比如可以用心理学经常用到的进尺得寸“留面子效应”效应。比如开始多布置一些作业,然后让他们自己选择其中的多少道题来做。同学们不仅不会怪作业多,而且会为老师的“理解”而开心。
过去我们习惯于把学生的学习理解为一种苦读,提倡“头悬梁,锥刺骨”的苦读精神。其实学习应该是一种快乐的行为,我们对学习的体验需要换一种方式,学生学习不应仅仅是苦,还应该有精彩,有孜孜追求的充实和成功喜悦的体验,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行为中充分关注学习主体,引导学生用心灵去体会。新课程改革为老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老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而从学生易于理解的角度设计知识传授内容,从学生主动学习的角度创设教学情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思路流程,从展示学生个性特长的角度开放教学的空间,从减轻学生负担的角度设计作业,愉快教学,就是“一切为了学生”教育思想的具体落实。让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让老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共同成长。
鲍宇,教师,现居江苏无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