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意料之外与动态生成

作者:朱 军




  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而动态生成教学是“一种能体现出教育智慧的对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那么,对待教学中始料未及的“意料之外”,教师就要注意观察,善于倾听,随时抓住突发信息,选择有效信息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调整预设环节,进行生成性教学。积极构建动态生成课堂。
  
  一、珍视越轨行为,倾听个性争鸣,保护动态生成。
  
  新课程提倡的课堂是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学生有思考的自由,更有说话的权利。课堂上,学生们浮想联翩,总有着大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奇思妙想”,甚至出现一些令教师措手不及的越轨行为。面对这些突如其来、极富个性化的“越轨”,我们应学会耐心倾听,倾听中就会发现他们的“越轨”,或许会打乱预设步骤。但正是这一次次的“越轨”,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会不期而至,课堂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精彩。
  如在预设教案时,教师往往根据课本及教学参考书进行研读设计,但对于文学作品的解读,经常会出现多元化的解读观点。如在教学童话《皇帝的新装》时,要求学生思考该文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情节的,老师预先设置的是“骗”字(大臣、骗子、皇帝之间相互欺骗,小孩揭开骗局),而课堂上学生的答案却是出奇地丰富多彩:有的说用一个“装”字(做新装、穿新装、揭新装),有的说用一个“欺”字(大人们相互欺骗,小孩结束欺骗),有的说用“虚”字(大臣、皇帝、骗子、成年人都是心虚的)……显然学生的“越轨”发言全面而深刻,不仅巧妙归纳了童话的情节,也触及到童话的主题思想。
  
  二、把握错误信息,及时引导反馈,推进动态生成。
  
  课程本身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这期间,学生说错话、做错题是正常的。因为课堂本身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学生的错误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教师只要珍视并合理开发这些错误资源,不但能促进教师反思课堂教学的进程,优化教学评价,而且能有效地推进教学创新。引导学生作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
  面对错误。教师不能急于用自己的思想去“同化”学生的错误,而应利用学生错误中的可利用因素追问暗示,及时纠正,也可以因势利导,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如一位老师让学生默写陶渊明的《饮酒》一诗,有部分学生将最后一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辨”字写成了“辩”。这位老师就引导学生辨别。究竟用哪一个字好。有学生说联系下文“忘言”应该用“辩论”的“辩”。老师立即引申,原诗却用“辨别”的“辨”,用意何在呢?学生联系上文明白了要“辨别”的是“此中”的“真意”,这“真意”包含了陶渊明厌弃官场的纷扰繁杂,追求安逸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志趣,自然得用“心”来“辨”了。这位老师待错误暴露出来后,通过讨论与交流,促使师生、生生的思维产生碰撞,从而帮助犯错学生解决思维过程中的障碍,并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可见,课堂上学生的错误,非但不应看作是坏事,更应看作是极具课程意义的课堂动态资源。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利用这一“财富”,变学生的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宝贵资源。
  
  三、捕捉亮点资源,注重激励评价,促成动态生成。
  
  开放性教学与封闭性教学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活”。“活”实质上是师生双方的知识活、经验活、智力括、能力活、情感活、精神活、生命活。“开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成,每一节课都要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同时也要有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自主生成的学习资源,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对生成的亮点进行及时捕捉并给予激励性评价,珍视学生独特的生命体验,让课堂成为学生挥洒个性的舞台。
  我曾布置了这么一篇作文,题目是《我懂得了珍惜_________》。题目一公布,多数同学不约而同的想到了“珍惜友情”或是“珍惜时间”,却有同学出乎意料地提出“珍惜失败”。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成功我们都是皆大欢喜,至于失败,想到的只能是“倒霉”而极力回避。又怎会去珍惜它呢?在其他同学疑惑不解之时,我却鼓励这位同学把自己的理由表述出来,于是他给大家讲了电影《英雄本色》里的一段对话:
  林冲问鲁智深,“和尚,你这种怪功夫到底是哪个门派的?招数杂乱却让人防不胜防。”鲁智深笑道:“嘿!我就是先学挨打,被人打得多了,就学会打人了。”
  那位同学感慨良深地解释道:“先挨打,然后学会打人,这就是鲁智深的习武心得。挨打的时候是失败,但又有谁没失败过呢?鲁智深就在失败被挨打时偷学他人招数,挨打得越多,学到的招数也就越多。武艺自然就高了,打起人来也就得心应手了。鲁智深的这句话不就蕴涵着要珍视失败,从失败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为成功积累经验的道理吗?”
  “珍惜失败”不正是鲁智深习武成功的独到秘诀吗?“珍惜失败”不也是这位同学对该电影的独特体验吗?这样看来,“珍惜失败”不正是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中产生的宝贵的生成资源吗?“珍惜失败”不就是极富个性的精神创造吗?“珍惜失败”不正是本堂课极富智慧的亮点吗?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既然“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那么每一节课都应该是不可复制的激情和智慧相生相伴的过程。教师唯有凭借教学机智,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中产生的“意料之外”,并在迷茫、错误、亮点处引领,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通过对生成资源进行选择、整合、提炼,进而产生思维碰撞与交锋,有所发现与创新。最终促进教学的动态生成和发展。
  朱军,教师,现居江苏张家港。